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畢芃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磊 王海涵)畢業之際,合肥一中包河分校(合肥32中)高三畢業生劉佳宜望著教室前方那塊熟悉的屏幕,感觸頗深:“三年前,我懷著平常心走進學校,不敢想象在數理化迷宮里手足無措的我,也能站上年級前列,摘取班級桂冠。”
圖為“雙師課堂”教學現場。合肥市包河區委宣傳部供圖
“一塊屏幕,兩地教師。”2022年秋,合肥市包河區首批“雙師課堂”建設啟動,合肥32中高一(12)班教室裝上了智慧教育設備,合肥一中教師的身影出現在教室屏幕中,為合肥一中與合肥32中的學生同時授課;教室里,本校教師穿梭在課桌間,為學生圈劃重點。“合肥一中老師題目拆解變換多樣,一節課聽下來,筆記本上密密麻麻,感覺都是收獲。”學生徐熙躍說。
一年后,“雙師課堂”這一模式再次得到應用,合肥28中與合肥四中聯合創設雙師智慧實驗班。“合肥四中老師講課深、拓展廣,要及時預習、復習,上課不能走神。”合肥28中畢業生許文博坦言,壓力催生動力,當兩校學生隔空“打擂”,求知的熱忱彼此共振,自律的種子悄然萌芽。
這樣的成長也不止于課堂。合肥28中學生周奕回憶,在備戰2024年“外研社杯”全國英語演講賽時,合肥四中教師專門為她在課前開辟“專屬舞臺”,屏幕兩端近百道目光成為她演練的觀眾,本校教師則在晚自習陪同她反復打磨練習,周奕最終捧回全省一等獎、全國二等獎的獎杯。
合肥四中老師來到合肥28中,學生爭相請教。合肥市包河區委宣傳部供圖
“中考分數的差距不能決定一切,重要的是能否有超越自我的努力。三年間,‘雙師班’學生學業水平實現整體躍升,多位同學穩定躋身年級前列。”合肥32中首屆“雙師班”班主任鄧驍健介紹。
三年探索,“雙師課堂”織就起教育共生的網絡。當合肥32中學子踏入合肥一中交流學習、互贈禮物,當合肥28中學生走進合肥四中參加“四維節”“櫻花節”等品牌德育活動,屏幕不再是冰冷的介質,而是傳遞溫度的紐帶。
合肥28中學生參加合肥四中“櫻花節”活動。合肥市包河區委宣傳部供圖
“‘雙師課堂’是實現教育均衡非常好的方式,它讓優質資源流動起來,努力將‘薄弱’學校打造成家門口的好學校。”包河區教體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張艷表示。今年上半年,包河區獲評2024年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而在義務教育之外,該區正以“雙師課堂”的方式探索著高中教育優質均衡化的有效路徑。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