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楊菲菲)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北京全市中小學校將開設人工智能通識教育課程。課程內容如何設計、教師如何開展教學?7月8日,北京市中小學人工智能教師2025年暑期實訓項目正式啟動,為2025年秋季全市中小學全面開設人工智能通識教育課程提供課程及師資支撐。
據悉,參與此次培訓的教師是從擬承擔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課程教學任務的骨干教師和教研員中精心遴選的,共計130名學員,覆蓋基礎教育全學段。
培訓啟動當天,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市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課程綱要(試行)(2025年版)》進行了深入解讀,從課程目標、核心內容、教學實施到過程評價等方面,為參訓教師厘清了教學方向和實踐路徑。隨后,北京教育學院相關負責人從需求導向、實踐導向、成果導向三個方面介紹了本次實訓項目的設計理念、整體安排及實施要求。
記者了解到,此次實訓共計32學時,課程聚焦“懂政策、懂技術、會教學、能落地”四大目標,力求幫助參訓教師從通識理解走向教學勝任、從課程理念走向教學實施。
此次實訓圍繞三個方面展開,一是重點解讀國家和北京市關于人工智能教育的政策文件,特別是《北京市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課程綱要(試行)(2025年版)》,幫助參訓教師準確把握課程目標、教學要求與評價方式,明確秋季課程實施的路徑和標準,確保教學設計有據可依、有章可循。
同時,聚焦技術前沿,提升專業素養與教學能力。通過高校專家和一線教學科研人員的專題講授,深入學習人工智能核心知識與典型應用場景,結合中小學課堂需求,幫助教師構建起技術認知框架,并掌握將技術內容有效融入教學的策略方法,提升教學勝任力。
在實訓課程設計上注重小組研修,推進課程設計落地。實訓以小學、初中、高中三學段四個班級為單位開展分組合作,圍繞“課程框架+教學方案”雙成果任務協同研討,形成可操作、可落地的教學設計成果。實訓結束后,參訓教師不僅要完成本校秋季課程開設的準備任務,還將在后續承擔各區組織的教師培訓與經驗分享,引領帶動人工智能通識教育在區域內持續推進。
記者獲悉,此次實訓不僅是一次短期集中學習,更是“百千種子”人工智能教師體系建設的重要一環。下一階段,北京市教委將繼續統籌推進人工智能教育“種子教師”遴選與支持機制,建設一支立足教學、引領示范、輻射帶動的骨干教師隊伍。同時,將推動各區成立區域教研共同體,圍繞教案設計、教學資源開發、課例研究等開展常態化協同教研,形成“區區有團隊、校校有教師、班班有課程”的教育生態。北京市還將組織開展優質課例遴選與展示活動,通過案例評選、成果推廣等形式,進一步提升課程實施質量,打造具有“北京經驗”的人工智能教育范式。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穆祥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