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方網
7月7日,由國務院新聞辦指導,中國日報社、天津市政府新聞辦聯合主辦的“世界市長對話·上合峰會城市”活動在天津舉行。在參訪調研中,中外嘉賓走進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的魯班工坊建設體驗館,了解魯班工坊在不同國家的建設歷程,親身體驗中國智能制造在產教融合模式下“出海”所結出的碩果。
魯班工坊是由天津率先主導推動實施的職業教育國際知名品牌,是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優質職業教育走出去的重要舉措,已成為中國職業教育“出海”的“金名片”。工坊致力于提升合作國青年技能水平與就業能力,為合作國技術革新與產業轉型提供高素質技術技能人力支撐。截至目前,天津已在亞非歐美24個國家建設26個工坊,其中,在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俄羅斯、巴基斯坦、柬埔寨、埃及等上合組織國家建設了10個魯班工坊。
俄羅斯圣彼得堡歐洲大學副校長(研究),歐亞研究中心主任伊戈爾·霍達切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很高興看到中國在職業教育領域建設了這樣好的平臺,與孔子學院一起實現了‘兩條腿走路’,在人文交流和職業培訓兩個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現。”他希望魯班工坊能為世界提供更多職業教育方面的經驗和規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技能人才。
哈薩克斯坦“歐亞世界”公共基金會主席愛德華·波列塔耶夫認為,要實現國家經濟社會快速增長,學習中國的經驗是一個明智之舉。魯班工坊項目就是一個很好的范例。他表示,中哈兩國在交通、能源等領域有著廣泛的合作,而魯班工坊為這些項目的達成提供了大量高技能人才作為支撐。
調研中,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李子錚介紹,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天津交通職業學院與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開羅高級維修技術學校共建2個魯班工坊,首開“一國兩坊”之先河。埃及魯班工坊采用EPIP教學模式對埃及教師進行定制培養,幫助埃及教師深入了解中國職教模式、EPIP教學模式、中國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中國教學儀器設備等。工坊通過采用核心課程嵌入式教學培養模式,至今已累計培養1500余人。
埃及魯班工坊留學生Ibrahim是輕工學院的留學生,目前正在數控技術專業學習。他有個非常可愛的中文名字叫“小明”。他說:“通過在魯班工坊的學習,我打下了堅實的工程實踐基礎。魯班工坊的實踐項目讓我有機會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通過不斷嘗試和改進,我逐漸掌握了數控機床的關鍵技術。在這里我不僅僅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更學會了如何獨立思考如何創新創造。我覺得這些經歷對我的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小明非常認同中國職業教育的這個模式。他說:“近年來中埃職業教育的合作讓我深受啟發,尤其是魯班工坊這種創新模式,作為一名‘中文+技能’的受益者,我想告訴計劃在中國留學的埃及青年,學中文不僅僅是一種語言能力的提升,更是一把打開中國機遇之門的鑰匙。”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要把魯班工坊的這個理念帶回去,讓更多人了解中國的教育理念,而不僅僅是學習技術。”吉爾吉斯斯坦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舍拉迪爾·巴克特古洛夫表示。
調研中,參訪團還走進學校精密模具與智能制造產教融合基地。這里擁有智能產線、激光加工、精密檢測、數字化設計等10余個先進實訓室,將五軸聯動加工中心、智能產線等企業真實生產場景融入教學,實現“教室即車間、作業即產品”。嘉賓們在這里動手體驗模具拼裝、3D打印等項目,感受天津智能制造的魅力。
塔吉克斯坦國家科學院學部副秘書長阿克馬爾·涅馬托夫對現場翩翩起舞的智能機器人非常感興趣,看到機器人對大家抱拳行禮,他也饒有興趣地學著樣子還禮。在采訪中,他表示,希望在中亞地區建立更多的魯班工坊,把中國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教育理念傳播開來,帶動當地的發展。
對于即將在天津舉辦的上合峰會,與會嘉賓紛紛表示充滿期待。俄中商會發展部部長秦昊然表示,這是一個非常務實的交流平臺,政府、學者、企業等各方匯聚在一起,共交流探討當前各國所面對的現實問題。中國每個城市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天津的特別之處就在于工業和港口,這是城市的優勢。他希望未來中俄可以通過港口實現更便利的貿易往來,他也會更多地向俄羅斯方面介紹天津,介紹天津的魯班工坊,做中俄交流合作的使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