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民網持續深化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通過鞏固自有平臺與拓展海外合作 “雙輪驅動”,致力于構建覆蓋廣泛、形態多樣、渠道多元的“ 多語種、多平臺、全媒體、全球化 ”融合傳播體系,形成了國際傳播新經驗。其中,西班牙語頻道等多語種頻道建設取得了新進展。本期內容梳理相關成果經驗,與讀者共同學習探討。
“多語種、多平臺、全媒體、全球化”
人民網的6條經驗做法
(一)聚焦首要使命,打造核心外宣平臺。人民網致力于闡釋好國家發展理念與新思想。近年來,在持續建設好“人民領袖”多語種網絡專題平臺的同時,精心打造了集精品內容創作、平臺渠道拓展、專業數據庫于一體的國際傳播新欄目——“Follow Xi”,強化核心議題的對外宣介效能。
(二)創建品牌欄目,創新話語體系構建。堅持以品牌欄目為抓手,驅動多語種融媒體內容原創生產。成功打造了“看見中國”“城·事”等一批屢獲中國新聞獎的外文精品欄目,并持續建設“國際觀察”“新青年”等特色欄目。通過深挖并詮釋與世界文明相通的中國精神、價值與智慧,持續創新對外話語體系,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有效促進“中國觀點”向“世界語言”的轉化,增進國際社會的理解與認同。
(三)建強自主平臺,提升全球覆蓋能力。發揮中央媒體在外宣格局中的基礎支撐與引領帶動作用,持續增強自主可控多語種網站的全球覆蓋面與影響力。著力建設具有鮮明中國標識、定位精準、內容充實、覆蓋廣泛的國際化網絡平臺。目前,除原有語種外,已相繼增設斯瓦希里語、意大利語、哈薩克語(基里爾文)、泰語、馬來語、希臘語等外文版本,并于今年新增越南語、烏爾都語和印地語,使自主外文語種總數達18個。
(四)順應媒介趨勢,拓展社媒傳播矩陣。主動適應傳播移動化、可視化、社交化發展趨勢,將新媒體作為國際傳播的主陣地與主渠道,積極運用新技術、新平臺、新手段搶占信息傳播制高點。目前,依托18個外文語種頻道及分布在美、俄、英、法、日、韓等國家和地區的14家海外本土化公司或代表處,已全面覆蓋國際主流社交媒體平臺。各社媒賬號粉絲總量與傳播影響力均位居全球主流媒體前列。
(五)深化本土運營,推動海外有效落地。人民網堅持全球化發展,強化國際傳播體系建設。目前,已在美、俄、英、法、日、韓、南非、澳大利亞及中國香港等地建立了14個子公司或代表處。這些海外站點積極開展本土新聞合作與項目運營,精準施策破解“最后一公里”難題,確保中國故事、中國聲音在海外有效落地。通過采取“借嘴說話、借筒傳聲、借臺唱戲”的策略,與103家海外媒體機構建立了緊密合作,形成了“日韓全面覆蓋,非洲、中亞、俄羅斯重點布局,歐美高端突破”的戰略格局,并積極開展合作平面媒體專版、共建網站專題、聯合制播視頻節目、舉辦線下交流活動等多元化實踐,顯著提升了傳播實效。
(六)匯聚國際人才,增強故事講述能力。人民網作為大規模、高水平聘用外籍專家的中央新媒體單位,現有來自美國、西班牙、意大利、古巴、俄羅斯、葡萄牙、巴西、日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突尼斯、阿爾及利亞、坦桑尼亞等國的20余位外籍專家。這些專家深度融入人民網采編體系,與中國團隊并肩協作,共同致力于提升中國故事的吸引力、感染力,為增進國際社會的理解和認同貢獻專業力量。
一國一策做好精準傳播
——以西班牙語頻道建設為例
西班牙語全球使用人口超6億,西語國際傳播兼具戰略價值與創新潛力。人民網西語版團隊目前運營“兩頻道三賬號”:人民網西語版網站、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西文網站、臉書西語賬號“人民網”、推特西語賬號“人民網”和微信公眾號“人民網西語版”。
(一)實現精準化內容生產與權威發聲。對人民日報重要文章進行高質量翻譯與轉化工作,從內容上不斷提升西語報道的廣度、深度、溫度和精準度,年均翻譯量20萬字。聚焦國際熱點,深入闡釋中國外交理念,有力地向海外受眾展示了總書記大國領袖的形象與魅力,為中國理念和方案的海外宣傳發揮了重要作用,提升了人民日報的國際傳播力與影響力。
(二)社交化傳播突破與效能提升。在持續的運營維護下,海外社交媒體平臺建設成果顯著,目前臉書平臺粉絲352萬,X平臺粉絲14萬。通過不斷研究對象國讀者信息需求與閱讀興趣,精準設置議題,增強年輕用戶粘度。例如圍繞“感受中國基建設備的新質生產力”“生態中國:萬物生靈競自由”“巧手傳匠心 指尖出精品”“中國農田里的夏日色彩”“帶拉美網友云游中國”“中國好物”等話題策劃系列稿件。去年全年,西文臉書平臺賬號海外閱讀量超5萬次的貼文達到 130 余條,100萬+貼文7條,《直擊貴州六枝特大橋建設現場》臉書瀏覽量達420萬+,互動次數近17萬。短視頻在社媒平臺的傳播效果也日益顯著,《看重型機械“飛檐走壁”》單條視頻臉書瀏覽量超350萬,互動次數超17萬,被轉帖近5000次。
(三)品牌化視聽產品與情感共鳴。2024年,與人民網英國公司聯合精心打造的《我的中國故事》西班牙系列微紀錄片全網發布。此系列邀請到了七位在推動中西文化交流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西班牙嘉賓作為訪談對象,共推出微紀錄片6集在人民網海外傳播平臺上亮相,并且同步登陸了西班牙知名新聞資訊門戶網站——《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的官方平臺,贏得了空前的關注度與反響。據統計,該系列紀錄片在各大平臺上的累計展示次數已突破5000萬次,在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媒體平臺的閱讀量達到了13萬次,展現出深遠的文化傳播力與廣泛的社會影響力。該系列紀錄片還成功吸引了西班牙文化傳播與交流的重要機構——塞萬提斯學院,并在其位于北京的文化中心舉行了放映活動,進一步加深了中西兩國人民之間的文化理解。
同時,西語頻道推出短視頻產品。《我們生活在中國》是一檔聚焦在中國生活的西語人士的訪談類節目,由人民網兩位西語外籍專家出鏡,用母語與從事不同職業的西語人士對話,走近他們的生活,聽他們講述眼中的中國和中拉(中西)關系。每集內容控制在3至5分鐘,不拖沓、節奏快,從在中國開設第一家西語書店的阿根廷老板、研究《紅樓夢》的西班牙姑娘,到在北京宋莊追夢的烏拉圭畫家、在中國開啟新生活的古巴拳擊教練……這些西語人士在中國追求自己的理想,他們的人生軌跡與中國產生的密不可分的交集,讓觀眾真切感受到他們生活在中國的幸福感、價值感和安全感,引發了海外網友熱烈回應。
(四)高端訪談拓展影響力。以高端訪談為重要手段,踐行“影響有影響力的人”理念,拓展媒體影響力。全年完成 15 位重量級人物專訪,包括古巴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主席、西班牙農業漁業和食品大臣、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館長、西班牙塞萬提斯學院總院長等各界權威人士。通過與這些具有廣泛影響力和深厚學術背景的人士交流,增強公眾對傳播品牌的信任感,促進相互理解。
(五)央地協同的國際傳播實踐。2024年10月,與人民網江蘇頻道共同打造“一帶一路”青年友好交流項目(江蘇站)活動,活動邀請到來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31名記者,通過組織他們走訪調研江蘇三地,感受中國高質量發展。通過前后方協同,活動發布多語種稿件、貼文、短視頻等各類作品共計306篇,其中外媒記者在所屬媒體發布各類作品15篇,海外總閱讀量超千萬。此行內容三次獲得外交部發言人官方賬號發布,形成央地聯動國際傳播示范案例。
(六)積極運用新型技術手段。積極擁抱新技術,運用人工智能為工作提質增效。今年以來,成功利用AI技術生成了“中國節日”和“中國節氣”兩大系列短視頻,并實現了全語種版本推出,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此外,在日常工作中,AI配音等智能化工具也已廣泛應用,顯著提升了工作效率與內容產出能力。
更多內容 點擊閱讀:
來 源:人民網
作 者:趙 健
編 輯:楊 陽
核 校:裴苒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