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石刷漆要像給女兒梳頭那樣細致。”每當博州長途傳輸局的巡線隊踏上阿拉套山的戈壁小徑,帕爾哈提?玉努斯局長總會這樣叮囑隊員。這位維吾爾族硬漢蹲在沙礫上,用砂紙細細打磨著通信標石的銹跡,晨光勾勒出他身后賽里木湖的粼粼波光 —— 此刻的他,正擦拭著祖國西北邊陲的通信網絡,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通信人的責任與擔當,為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乃至整個新疆的通信事業貢獻著力量,成為了行業的楷模。
初到精河車巡段時,同事們就發現這個不愛說話的局長總揣著個磨破邊的筆記本。上面畫滿了光纜途經的溝壑、農田和牧民氈房位置,甚至標注著哪段線路旁的紅柳叢里藏著野兔窩,于是親切地稱他為“活地圖”。
(圖為帕爾哈提?玉努斯工作現場)
“看,這塊標石編號 037,去年暴雨沖垮路基時我們連夜加固過。” 帕爾哈提的手掌拂過標石上的漆痕,像是撫摸老朋友的臉龐。
2025年3月,博州精河車巡段啟動路由亮化工程。帕爾哈提帶領7人小組,在博州炎炎夏日的烈風中分段施工,他親身示范,從除銹到刷漆,每一個細節都力求完美。至4月底,徒步巡檢87處穿墻過院點位,實現了全程零安全事故。如今 264 塊亮白的標石像一串珍珠,綴在精河到阿拉山口的線路上。
“只有踩過每一寸土地,才知道線路的脾氣。” 他總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今年年初至今,帕爾哈提半年來從未回過家。通信線路巡檢本是 “細水長流” 的活兒,但帕爾哈提偏要做 “拔釘子” 的人。在近期開展的兩次線路檢查中,他趴在涵洞底下、鉆進玉米地里,硬是找出 200 多個安全隱患,用釘釘工單系統盯著整改,像老牧民看守羊群般寸步不讓。
(圖為帕爾哈提?玉努斯工作現場)
最棘手的是欠費回收,近五年累計 134 萬元的舊賬像塊石頭壓在心頭,他帶著隊員一家家跑企業、訪農戶,有時在牧民氈房里等到深夜,用哈薩克語講清通信保障的重要性,三個月后終于把欠款一筆筆追回,成為全疆欠費回收工作的典范,2025年市場收入完成率位列全疆第一。
他兜里還常裝著本泛黃的筆記本,上面記滿了 20 多年巡線經驗。根據經驗編寫的《新疆電信點亮網絡機房和綜合業務接入區標準操作手冊》,如今成了全疆通信人參考的 “教科書”。在全疆 1500 個標準化機房驗收時,他蹲在機架下檢查線纜綁扎,膝蓋磨破了也不在意:“機房就像通信的心臟,容不得半點馬虎。”
夕陽西下時,帕爾哈提常站在阿拉山口的光纜終端站遠眺。遠處牧民氈房的燈光次第亮起,電視信號、手機網絡像看不見的溪流,從他守護的線路里流淌出去,他眼角笑出了皺紋。
“看,那盞最亮的燈,是養路段的值班室。” 暮色中的阿拉套山披上藍紫色的紗衣,帕爾哈提帶著博州長途傳輸局的隊員們踏上歸程。264 塊標石在余暉中連成閃爍的金線,從精河延伸至阿拉山口的邊境線,照亮著這個把戈壁走成故鄉的通信人。從晨曦微露到月掛天山,從“標石”到標準,他的腳印與光纜同行,在祖國西北邊陲織就不止是一張通信網,更是一顆 “舍小家為大家” 的赤子之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