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文化思想,推動江西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發展,6月28日,新余學院“湯顯祖戲曲文化實踐創新團”赴撫州市臨川區開展為期8天的社會實踐。
實踐團首站探訪湯顯祖紀念館,通過手稿復刻件、生平年表等,觸摸湯顯祖“以戲言志”的精神世界,成員周梓涵感嘆“至情”的溫度。在撫州市博物館“臨川文化”展廳,明清戲曲文物與《牡丹亭》唱段交織,成員賴根發感悟湯顯祖戲曲與臨川文脈的共生。
湯顯祖戲曲文化實踐創新團參觀調研湯顯祖紀念館
中國戲曲博物館拓展了實踐團視野,多劇種藏品與數字交互體驗讓成員曾奕領悟:“傳承要守‘根’更要會‘變’。”南豐石郵村的儺戲調研中,成員跟隨老藝人觀看“起儺”“演儺”流程,觸摸百年儺面具,感受“戲曲活化石”的厚重。
湯顯祖戲曲文化實踐創新團與指導老師在中國戲曲博物館合影
玉隆萬壽宮的中外交流是“高光時刻”:非遺傳承人演繹《游園驚夢》,外籍友人學“云手”“蘭花指”,成員曾奕用英語講述“臨川四夢”,美國Daniel稱“戲曲是連接世界的橋梁”。
外國友人體驗戲曲文化
在“尋夢牡丹亭”實景基地,成員記錄后臺臉譜繪制、傳承人堅守;文昌里街區的“沉浸式牡丹亭體驗”中,成員扮演杜麗娘、柳夢梅,感受“戲在生活”的鮮活。
實踐團成員扮演柳夢梅和杜麗娘
實踐尾聲,成員在博物館與紀念館開展“青春宣講”,以文物、視頻講述戲曲與地域文化關聯,分享青年傳承思考。
宣講照片
八天實踐,從探源到傳播,實踐團以行動詮釋“兩個結合”的深刻要義——傳統文化傳承,需扎根土地,深耕實踐。
通訊員:周梓涵 鐘沁桐
圖片:羅宣 張曉悅 占夢飄
指導老師:王文昱 邵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