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生機,重慶電力高等??茖W?!跋蛎莱忻},青春筑夢”中華文化傳承團暑期“三下鄉”的志愿者們,聯合九龍坡區黃正街社區,于近日在社區小廣場舉辦“非遺游園嘉年華”活動。這場以“傳美?尋趣”為主題的活動,通過沉浸式體驗與創新互動,讓非遺在青年與社區群眾的參與中,成為可感、可觸、可傳的文化力量。
小朋友體驗扎染。校方供圖
傍晚,黃正街社區小廣場化身熱鬧的非遺樂園。團扇彩繪、香囊制作、投壺競技、扎染體驗、樹葉拓印、寫福字與卷軸六大區域依次排開,吸引了眾多居民踴躍參與。大家不再是旁觀者,而是動手體驗的傳承人。團扇彩繪區,居民們認真描畫,將古典韻味或現代創意融入扇面;香囊制作攤前,艾草清香彌漫,大家親手縫制,把傳統智慧化作溫情祝福;投壺場地更是歡聲笑語不斷,老少同樂,古人的雅趣在游戲中重現生機。扎染的藍白變幻、樹葉拓印的自然印記、書法墨香中的誠摯祝福,每一項體驗都讓居民們真切感受到:非遺并非遙不可及,它就蘊藏在我們的指尖和生活里。
小朋友們在寫書法。校方供圖
活動中,一場跨越文化的交流成為亮點。實踐團的同學們熱情地向途經的外國游客介紹活動,邀請他們一起體驗。在同學們的英語講解和手把手指導下,外國友人興致勃勃地嘗試了書法藝術,提筆書寫下了“?!弊?。不同膚色的笑臉映襯著靛藍的染布和墨香的宣紙,古老的非遺技藝瞬間成為溝通的橋梁,在文化自信與開放包容中,彰顯千年文脈的當代生命力。
“以前覺得非遺離生活很遠,今天親手做了香囊、染了方巾,才發現它就在身邊?!鄙鐓^居民李阿姨的感慨,道出了活動的意義——讓非遺融入社區日常生活,讓群眾在參與中成為傳承者。
中華文化傳承團指導老師付婷表示:“當前非遺傳承關鍵在于如何讓傳統文化與當代生活產生聯結。實踐團以青春視角重構非遺表達,通過互動體驗、跨文化對話等創新手段,破解了‘傳承靠老人、傳播靠展柜’的困局。這種‘在地化’‘生活化’的傳承模式,既為非遺傳承注入活力,也為社區文化建設提供了可復制的范本?!?袁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