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5月7日,印巴上空那聲驚天動地的霹靂嗎?
當巴基斯坦飛行員駕馭著殲10-CE戰機,結合一系列中式裝備,將對手價值超2億美元的陣風戰機斬落云端時,世界看到的不僅是一場空戰勝負。那枚墜落的殘骸,恰似一記重錘,砸開了國際軍貿市場的格局大門——中國軍工裝備的實戰價值,從此不容置疑。
硝煙散盡,余音未絕。全球多個目光敏銳的國家,悄然將視線投向東方。據可靠消息,多國正緊鑼密鼓與中國展開接觸,目光聚焦于殲-10CE等尖端戰機。這已非簡單的采購意向,而是對“戰場硬通貨”的堅定認可。
面對這股“中國武器熱”,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蔣斌擲地有聲,亮出中國軍品出口的鮮明立場:“中方在軍品出口上始終秉持高度審慎和負責任的態度。”字字千鈞,清晰勾勒出中國在國際軍貿舞臺上的獨特坐標——我們不兜售危險,只分享力量。
中國軍工出口,從不是為攪動地區風云。我們輸出的,是守護和平的可靠盾牌。
巴基斯坦空軍司令曾盛贊中軍械為“改變游戲規則者”。這絕非溢美之詞。實戰淬煉的鋒芒,比任何廣告更具說服力。殲-10CE在巴鐵手中展現的超視距打擊能力與強大戰場生存力,已為其貼上了“實力認證”的標簽。中國軍工用硬核表現,撕碎了西方壟斷的神話。
中國的軍售哲學,深植于一種東方智慧:以實力捍衛和平,以責任贏得信任。
當某些大國仍醉心于挑動沖突、大發“戰爭財”時,中國軍品出口恪守三大底線:
不拱火澆油:武器流向受到嚴控,只為提升友好國家正當自衛能力;
不捆綁勒索:交易透明公正,尊重主權選擇;
不轉移風險:裝備技術成熟可靠,配套保障體系堅實。
中國軍工的崛起,本質是數十年獨立自主、艱辛攻關的縮影。從被封鎖到自立自強,從技術追隨到體系創新。如今殲-20、055大驅等國之重器傲視群雄,正是中國戰略定力與創新能力的結晶。這份厚積薄發的實力,正是我們敢于分享的底氣。
中國軍貿的核心密碼是“信任”,是“和平”。我們深知,真正的安全并非建立在威懾之上,而是源于共同發展的堅實土壤。
消息傳出,海內外網友的評論如潮:
“殲-10CE用實力說話!巴鐵的天空已證明,中國制造,值得信賴!”
“這才叫大國擔當!賣武器不為煽風點火,而是助人守土衛疆,境界高下立判!”
“核心技術握在手里,才有選擇權。中國軍工,硬氣!”
當全球買家紛至沓來,這既是對中國尖端裝備的肯定,也是對“中國方案”的信任投票。中國軍工向世界傳遞的,是守護的力量,是和平的誠意。
國防部發言人的回應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中國在強軍路上對和平的堅守——我們鑄劍為犁,只為守護共同的藍天;我們分享利器,旨在捍衛人類的安全底線。當中國武器成為和平的守護者,世界才能真正理解東方力量背后的深邃邏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