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國乘用車市場表現強勁,零售、批發、生產和出口量均創下歷史新高。與此同時,行業“反內卷”效果顯著,6月乘用車及新能源車庫存均有所下降。6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升至53.3%,得益于報廢更新、以舊換新以及購置稅減免等普惠政策的有力支持。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5年6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208.4萬輛,同比增長18.1%,環比增長7.6%。今年累計零售1090.1萬輛,同比增長10.8%。乘聯會表示:
前幾年國內車市零售呈現“前低后高”的走勢,今年6月零售較2022年6月194萬的最高水平增長7%,呈現超強增長態勢。
乘聯會表示,6月乘用車市場的特征如下:
一、6月乘用車廠商零售、批發和生產均創當月歷史新高,出口創出歷年各月的歷史新高;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為64.2%
二、2025年1-5月乘用車國內零售實現9%的正增長,6月增速達18%,同比凈增32萬輛,拉高累計增速2個點,實現2025年1-6月10.8%的超預期增長;
三、今年直觀的降價價格戰稍顯溫和,但年款增配、調整車主權益等隱形優惠措施層出不窮,6月新能源促銷環比下降0.8%達到10.2%;
四、6月自主品牌乘用車批發份額67.1%(同比增長2.2%),國內零售份額64.2%(同比增長5.6%),合資表現明顯改善;
五、隨著反內卷的深入,6月總體乘用車廠商總體庫存下降15萬輛(去年同期下降2萬輛),6月新能源車庫存也出現下降;
六、6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升到53.3%,呈現出由報廢更新、以舊換新疊加新能源免征購置稅等,普惠政策托底背景下的新能源強勢增長;
七、2025年1-6月自主燃油乘用車出口129萬下降13%,自主新能源出口81萬增長109%,新能源占自主出口38.6%。雖然年初自主品牌在俄羅斯主動去庫存,對俄羅斯出口下降,但自主品牌的俄羅斯市場份額依舊保持55%以上高位,考慮到俄羅斯汽車工業現狀,中國汽車對俄出口還會恢復到一定水平。
6月自主品牌零售134萬輛,同比增長30%,環比增長7%。當月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為64.2%,同比增長5.6個百分點。1-6月自主品牌零售市場份額64%,較去年同期增長7.5個百分點,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和出口市場獲得明顯增量。頭部傳統車企轉型升級表現優異,比亞迪汽車、吉利汽車、奇瑞汽車、長安汽車等傳統車企品牌份額提升明顯。
6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51萬輛,同比增長5%,環比增長6%。6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額16.1%,同比下降2.4個百分點,日系品牌零售份額12.0%,同比下降2.3個百分點。美系品牌市場零售份額5.8%,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
6月豪華車零售23萬輛,同比下降7%,環比增長18%。6月的豪華品牌零售份額11.0%,同比下降3個百分點,傳統豪華車市場零售份額表現較好。
出口:根據乘聯數據,6月乘用車出口(含整車與CKD)48.0萬輛,同比增長23.8%,環比增長7.3%,1-6月乘用車廠商出口247.9萬輛,同比增長6.8%。6月新能源車占出口總量的41.1%,較同期增加17個百分點。6月自主品牌出口達到41萬輛,同比增長28%,環比增長10%;合資與豪華品牌出口6.2萬輛,同比下降9%。
生產:6月乘用車生產241.9萬輛,同比增長13.3%,環比增長6.1%。1-6月乘用車生產1,324.6萬輛,累計同比增長13.5%,6月乘用車生產較歷史同期高點2022年6月的221萬輛高出20萬輛,為地方穩增長做出了貢獻。6月豪華品牌生產同比下降15%,環比增長2%;合資品牌生產同比增長9%,環比增長12%;自主品牌生產同比增長20%,環比增長4%。
批發:6月全國乘用車廠商批發249.0萬輛創當月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5.1%,環比增長7.5%;1-6月全國乘用車廠商批發1,327.9萬輛,同比增長12.2%。受零售較強的促進,6月乘用車批發同比增速比零售增速低了3.0個百分點。6月自主車企批發167萬輛,同比增長19%,環比增長4%。主流合資車企批發55.3萬輛,同比增長11%,環比增長17%。豪華車批發25.6萬輛,同比下降3%,環比增長8%。
6月乘用車主力廠商總體批發格局持續變化,部分小企業有逐步崛起跡象。吉利汽車、一汽豐田、上汽通用五菱等頭部車企的環比表現較強。相較于5月,6月10萬輛以上銷量的乘用車廠商僅5家(5月5家,去年同期5家),占整體市場份額45%(上月46%,同期45%)。5-10萬輛批發量的乘用車廠商份額占比25%(上月25%,同期27%),1-5萬輛批發量的乘用車廠商份額占比28%(上月27%,同期24%)。
庫存:由于6月廠商生產態勢較好,6月廠商批發高于生產7萬輛,而廠商月度國內批發低于零售8萬輛, 6月乘用車行業總體庫存下降15萬輛(去年同期下降2萬輛)。今年1-6月行業總體庫存較去年同期增長38萬輛(去年1-6月下降51萬輛,2023年下降20萬、2022年增長11萬、2021年下降101萬、2020年下降50萬),今年改變了過去幾年1-6月持續降庫存的特征,也帶來廠商銷量的較好增長。
新能源車廠商批發滲透率49.8%
6月新能源乘用車生產達到120.0萬輛,同比增長28.3%,環比增長2.0%;1-6月累計生產645.7萬輛,增長38.7%。
6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124.1萬輛,同比增長27.0%,環比增長1.6%;1-6月累計批發644.7萬輛,增長37.4%。
6月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零售111.1萬輛,同比增長29.7%,環比增長8.2%;1-6月累計零售546.8萬輛,增長33.3%。
6月新能源乘用車廠商出口19.8萬輛,同比增長116.6%,環比下降1.0%;1-6月累計出口98.7萬輛,增長48.0%。
1)批發:6月新能源車廠商批發滲透率49.8%,較2024年6月提升4.6個百分點。6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66.7%;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3%;而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6.6%。
6月純電動批發銷量77.1萬輛,同比增長39.2%,環比增長1.5%;6月狹義插混銷量34.8萬輛,同比增長10.1%,環比增長2.2%;6月增程式批發12.2萬輛,同比增長13.6%,環比增長0.3%。6月新能源批發結構中:純電動62.1%(同比+5.1%,環比-0.1%)、狹義插混28.0%(同比-4.0%,環比+0.1%)、增程式9.8%(同比-1.1%,環比-0.1%)。2025年1-6月新能源批發結構中:純電動61.4%(同比+3.2%)、狹義插混29.8%(同比-2.4%)、增程式8.8%(同比-0.8%)。
6月B級電動車批發23萬輛,同比增長7%,環比增長3%,占純電動份額30%,較去年同期下降9個百分點。純電動市場的A00+A0級經濟型電動車市場較好,其中A00級批發銷量15.3萬輛,同比增長61%,環比下降6%,占純電動的20%份額,較去年同期增長3個百分點;A0級批發銷量17.1萬輛,占純電動的22%份額,同比持平;A級電動車18.5萬,占純電動份額24%,同比增長6個百分點;經濟型電動車增長是可持續的,只有經濟型電動車普及才能真正拉動車市增量。
6月乘用車批發銷量超兩萬輛的車型有23個(上月15個),比亞迪宋(59,026輛)、海鷗(51,295輛)、Model Y(51,253輛)、吉利星愿(41,046輛)、海豹06(29,346輛)、宏光MINI(27,735輛)、瑞虎8(25,705輛)、小米SU7(23,225輛)、紅旗H5(23,126輛)、星越(23,116輛)、朗逸(23,016輛)、比亞迪海豚(22,924輛)、博越(22,644輛)、問界M8(22,327輛)、秦L(22,195輛)、速騰(22,036輛)、比亞迪秦(21,847輛)、瑞虎5X(21,819輛)、瑞虎7(21,433輛)、軒逸(21,023輛)、RAV4(20,786輛)、帝豪(20,598輛)、Model 3(20,346輛)。其中新能源車型占13個,近期的軒逸、朗逸、星越、瑞虎8、瑞虎7等燃油車主力車型國內表現較強。
2)零售:6月新能源車在國內總體乘用車的零售滲透率53.3%,較去年同期提升4.8個百分點。在6月國內零售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75.4%;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0.3%;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5.3%。從月度新能源車國內零售份額看,6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零售份額71%,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份額3.1%,同比下降1個百分點;新勢力份額19.5%,小鵬汽車、零跑汽車、小米汽車等品牌拉動新勢力份額同比增長0.2個百分點;特斯拉份額5.5%,同比下降1.4個點。
3)出口:6月新能源乘用車出口19.8萬輛,同比增長116.6%,環比下降1.0%。占乘用車出口41.1%,較去年同期增長17.6個百分點;其中純電動占新能源出口的63%(去年同期76%),作為核心焦點的A00+A0級純電動車出口占新能源出口的49%(去年同期31%)。伴隨著中國新能源車的規模優勢顯現和市場擴張需求,中國制造的新能源品牌產品越來越多地走出國門,在海外的認可度持續提升。其中插混占新能源出口的33%(去年同期23%),雖然近期受到外部國家的一些干擾,但自主插混出口發展中國家增長迅猛,前景光明。
6月廠商新能源出口方面優秀的企業是:比亞迪(85,957輛)、奇瑞汽車(26,569輛)、特斯拉中國(10,115輛)、上汽乘用車(9,831輛)、上汽通用五菱(8,436輛)、吉利汽車(7,569輛)、長安汽車(6,805輛)、光束汽車(4,600輛)、極星汽車(4,173輛)、東風汽車(3,837輛)、小鵬汽車(3,779輛)、長城汽車(3,383輛)、零跑汽車(3,085輛)、長安馬自達(2,532輛)、一汽紅旗(2,519輛)、廣汽埃安(1,277輛)、智馬達汽車(1,078輛)、賽力斯汽車湖北(1,075輛)、上汽通用(958輛)、上汽大通(819輛)、江蘇悅達起亞(785輛)。其他車企新能源出口也有一定規模。
從海外體系建設上,部分自主品牌的CKD出口占比較高,長城汽車CKD出口占比34.2%,比亞迪CKD出口占比12%,從整車出口轉向CKD出口和海外本地化生產體系建設,長城汽車、比亞迪汽車等企業都表現很優秀。
4)車企:6月新能源乘用車企業總體走勢較強,比亞迪純電動與插混雙驅動夯實自主品牌新能源領先地位;以比亞迪汽車、吉利汽車、奇瑞汽車等為代表的狹義插混表現持續較強。在產品投放方面,隨著自主車企在新能源路線上“多線并舉”策略的實施,市場基盤持續擴大,新能源月度批發銷量突破萬輛的廠商達到18家(同比少1家,環比持平),占新能源乘用車總量91.8%(上月91.2%,去年同期90.4%)。其中,比亞迪(377,628輛)、吉利汽車(122,367輛)、長安汽車(87,458輛)、特斯拉中國(71,599輛)、奇瑞汽車(66,368輛)、上汽通用五菱(61,810輛)、零跑汽車(48,006輛)、賽力斯汽車(43,354輛)、長城汽車(36,375輛)、理想汽車(36,279輛)、小鵬汽車(34,611輛)、東風汽車(28,802輛)、小米汽車(25,459輛)、蔚來汽車(24,925輛)、廣汽埃安(19,886輛)、一汽奔騰(16,771輛)、上汽乘用車(16,202輛)、一汽紅旗(14,756輛)。
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突破2萬輛的企業品牌是:比亞迪汽車(352,081輛)、吉利汽車(114,798輛)、長安汽車(76,346輛)、特斯拉中國(61,484輛)、鴻蒙智行(52,585輛)、上汽通用五菱(51,258輛)、零跑汽車(44,921輛)、奇瑞汽車(39,919輛)、理想汽車(36,279輛)、長城汽車(32,992輛)、小鵬汽車(30,832輛)、東風汽車(28,375輛)、廣汽埃安(25,901輛)、小米汽車(25,459輛)、蔚來汽車(24,925輛)、一汽奔騰(15,635輛)、一汽紅旗(13,462輛)。自主主流車企的新能源日益走強,比亞迪汽車、吉利汽車、長安汽車等車企國內新能源零售表現很好。
5)新勢力:6月新勢力零售份額19.5%,同比增加0.2個百分點。新勢力走勢分化,其中部分新勢力蓄勢調整。自主傳統車企的獨立新能源品牌作為創二代的表現較強,份額11.7%,同比持平。深藍汽車、阿維塔汽車、方程豹、極狐汽車等自主大集團的自創新能源品牌表現優秀。
6)普混:6月普通混合動力乘用車批發8.6萬輛,同比下降13%,環比增長19%。其中廣汽豐田(31,283輛)、一汽豐田(29,444輛)、長安福特(4,422輛)、東風本田(2,718輛)、廣汽本田(1,704輛)、東風汽車(1,517輛)、廣汽傳祺(577輛)、吉利汽車(373輛)、江蘇悅達起亞(147輛)、北京現代(70輛)。混合動力的自主品牌銷量逐步提升。
7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展望
2025年7月共有23個工作日,生產銷售時間相對充裕。隨著車市增長的結構性分化,部分企業傳統燃油車產能充裕,燃油車市場萎縮壓力下的去庫存特征明顯,預計休高溫假的時間較長,7月車市進入休整期。
近幾年夏季車市淡季不淡的特征日益明顯,2014年-2019年的7月車市零售占全年總量平均在6.9%,而2020年-2024年的7月車市零售占全年總量平均在8.4%,其中2024年仍達到7.5%的占比,車市月度規律日益向歐美老齡化市場特征靠攏,普及化特征弱化。
由于今年我國副熱帶高壓的異常并提前北跳,南方梅雨帶異常北抬、北方天氣炎熱、突發雷暴增多,氣候變暖趨勢下的夏季剛性用車需求較強。
由于2024年7月以舊換新政策啟動,今年7月的銷量基數會相對較高。鑒于今年年初廠商的生產積極性高,年初行業并未出現前幾年的去庫存特征,5月末庫存已達到345萬輛,庫存天數57天,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去庫存壓力均較大,因此7月的產銷仍會呈現逐步減速的較快增長狀態。
隨著反內卷工作的不斷深入,車企努力維護市場價格的相對穩定,生產節奏會展現進一步穩健趨勢。由于銀行存貸息差下降,高息高返的車貸政策受到控制,原有的銀行高返給經銷商的利息會部分補貼車價,車貸返利大幅縮減后的經銷商盈利壓力進一步加大,間接導致廠商矛盾加深。隨著庫存相對高位,廠商銷量增長放緩。
目前樓市價格數據下行,地方財政壓力進一步明顯,車市促消費的節奏會控制更穩。二季度中國汽車出口局面向好,部分海外市場增長良好。5月自主新能源的海外市場份額提升到14.7%,未來仍有持續提升潛力。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全國農民工2.9億占中國人口21.3%,近期新能源汽車下鄉政策有利于挖掘一部分農村的新能源車消費潛力。通過廠商與地方補貼支持中老年農民工購買新能源車意義重大,必將為車市增添新的動能。
本文摘自:《【月度分析】2025年6月份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作者:乘聯分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