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歐盟之間的火藥味,越來越濃了。這次出手的是中國財政部。日前,財政部明確宣布,從現在開始,政府采購預算超過4500萬元人民幣的醫療器械項目,將不允許歐盟企業參與。簡單說,歐盟的醫療器械,至少在中國政府采購的大單里,徹底被排除了。
不光是歐盟企業不能參加,哪怕是第三國企業,如果他們賣的設備里,歐盟制造的零件超過了一半,也不行。財政部這一出手,目標非常清楚。就是要對歐盟采取對等反制。
事情的起點其實在上個月。歐盟突然宣布,要限制中國企業參與歐盟的醫療器械公共采購。這基本上就是在直接把中國企業擋在門外了。歐盟背后的理由很簡單,認為中國市場對歐盟企業不公平,想逼中國打開更多市場。
面對歐盟的這個操作,中國沒有立刻動手。商務部多次表示,中方愿意坐下來談,可以通過雙邊磋商解決問題。可惜,歐盟根本不買賬,態度非常強硬。既然你歐盟不想談,那對不起,中國也只能正面回擊了。
財政部這一紙文件,其實釋放了很明確的信號:中國不是軟柿子,也不是好欺負的對象。你制裁我,我就對等反制。咱們誰也別想占誰便宜。更有意思的是,這已經不是中國最近第一次動手了。就在財政部官宣的兩天前,中國商務部還宣布,對歐盟進口的白蘭地加征關稅。特別是來自法國的白蘭地,直接被重點照顧。
這背后,實際上是一連串的貿易對抗。去年10月,歐盟宣布要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反補貼稅,最高稅率達到35.3%。歐盟為什么這么做?說到底,還是怕中國電動車太便宜,搶了他們的市場。中國當時的回應也非常迅速。中方直接啟動了對白蘭地的反傾銷調查,目標就是法國。因為法國是這次推動電動車關稅的領頭人。
到今年,中國給出的反制節奏越來越清晰。白蘭地征稅、醫療器械限制,這是一套連環拳。其實中國不是不想談。比如在電動車問題上,中國早就提議,可以效仿當年光伏案的處理方式,給歐盟設一個最低出口價格。2013年,中歐光伏大戰,就是這么談下來的。但這次,歐盟明顯不買賬。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王毅外長去了一趟歐洲,跟歐盟的外交負責人卡拉斯,開了長達四個小時的會。據說現場氣氛挺緊張的。尤其是談到中俄關系、中東問題的時候,分歧非常明顯。
當然,中國不會一味對抗。中方給歐盟留了緩沖空間,關鍵還是看歐盟接不接受。如果歐盟繼續強硬,繼續設貿易壁壘,那中國的反制可能會越來越多。我們的態度就擺在臺面了,中歐可以談,但你歐盟要真把中國當軟柿子捏,那對不起,我們一定會回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