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際局勢因美國的一系列動作而再起波瀾。據環球網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發表聲明,若俄烏50天內未停火,美國將對俄加征100%關稅,并對購買俄石油的國家征收次級關稅。共和黨參議員格雷厄姆更是進一步威脅,若中國繼續與俄合作,將面臨500%的關稅。而此前,特朗普曾多次釋放訪華信號,聲稱計劃率團訪華推動經貿等領域合作,這一系列矛盾的操作引發各方關注。
特朗普(資料圖)
美國此時打出關稅牌,背后有著多重考量。一方面,美國在俄烏沖突中的戰略目標受阻,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極限施壓,逼迫俄羅斯讓步,同時切斷中俄正常經貿聯系,削弱俄羅斯應對外部壓力的能力。另一方面,美國試圖用關稅牌制造中美經貿摩擦,轉移國內矛盾。然而,這種做法是典型的“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美國企業界對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早有不滿,多個行業協會已公開反對無差別加稅,若真的對中俄貿易伙伴征收高額關稅,最終受傷的還是美國企業和消費者。
對于美國的威脅,中國外交部回應堅決反對任何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強調關稅戰沒有贏家,脅迫施壓解決不了問題,對話談判才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唯一可行出路。這一回應簡潔有力,傳遞出三層關鍵信息:其一,中國不會被威脅嚇倒,單邊制裁違反國際規則;其二,關稅戰是雙刃劍,最終傷的是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其三,解決問題的正確路徑是對話談判,而非施壓。
特朗普(資料圖)
從中美經貿關系的基本面來看,過去幾年,盡管經歷多輪貿易摩擦,中美貿易額依然保持高位,兩國經濟深度融合的局面不是幾輪關稅威脅就能輕易改變的。美國企業依賴中國市場,中國也需要美國部分技術和產品,這種相互依存的關系,決定了“脫鉤”既不現實也不劃算。而且,中國在應對外方壓力時展現出了強大的韌性,過去幾年,面對美國的科技封鎖、貿易限制,中國不僅沒被打垮,反而在半導體、新能源等領域加速突破。
美國這種“一邊遞橄欖枝、一邊揮大棒”的操作,實際上暴露了其對華戰略的認知偏差。部分美國政客始終認為,中國的發展“威脅”了其全球霸權,試圖通過極限施壓迫使中國讓步。但他們低估了中國的抗壓能力和回旋余地,從產業鏈完整性到科技創新能力,從國內市場潛力到國際合作空間,中國都有著堅實的基礎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的訪華計劃,在這種背景下,更像是一場政治表演。一邊高喊“合作”,一邊制造對立,美國部分政客既想從中國發展中獲益,又不肯放棄遏制打壓的舊思維,這種矛盾的做法難以真正推動中美關系改善。若美國真心希望推動中美關系向好發展,就應該停止在亞太搞軍事挑釁,取消對中國企業的不合理限制,用實際行動展現“相向而行”的誠意,而不是揮舞關稅大棒,制造貿易壁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