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俄烏沖突爆發之后,中方一直保持著中立的態度,并不斷為達成俄烏和平談判而努力。
可沒想到,中方在這場沖突中嚴守中立所換來的,卻是烏克蘭方面不斷的對華制裁。
就在前不久,澤連斯基更是親自簽字,宣布對五家中國企業實施制裁。
只是烏克蘭這么做,怕是忘了耿爽曾說過的話……
“無厘頭”的制裁
7月8日,澤連斯基簽下制裁令,將矛頭直指5家中國注冊企業,理由是這些企業涉嫌為俄羅斯“見證者”無人機提供零部件。
烏克蘭國家安全局言之鑿鑿,稱在擊落的俄軍無人機中發現了“中國制造”的電子元件和材料,試圖以此坐實“中國軍援”的罪名。
但稍微翻翻數據,這借口就站不住腳。
基輔經濟學院的報告早就指出,俄軍武器的外國零件中,67%來自美國,7%來自日本,還有德國、韓國等國的貢獻。
這些國家的零件同樣出現在俄軍無人機里,烏克蘭為何不制裁美日德企業,偏偏揪著中國不放?
不僅如此,烏克蘭軍隊所生產的各種無人機中,也同樣含有大量的中國零部件。
要知道,對于現如今的烏克蘭軍隊來說,無人機已經成為了他們阻擋俄軍裝甲部隊進攻的主要手段。
如果美國這些無人機的幫助,烏克蘭軍隊可能連戰線都難以守住。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正是相關中國企業所生產的無人機零部件,才讓烏克蘭在戰場上有了和俄軍對抗的資本。
如今烏克蘭卻轉過頭來,制裁這些為其提供關鍵零部件的中國企業,可謂是“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
那么,烏克蘭這樣做究竟有何算計呢?
制裁背后的算計
澤連斯基的制裁,絕不是心血來潮,而是精心算計的政治操弄。
表面看,他是沖著“無人機零件”來的,實則醉翁之意不在酒。
近期,中歐關系正處于敏感期,中國外長王毅剛結束對歐洲的訪問,歐盟對中俄關系的緊密度愈發警惕。
烏克蘭選擇此時出手,明顯有配合西方、離間中歐關系的意圖。
歐盟高官卡拉斯曾表示,中俄合作是“當今最大的挑戰”,甚至點名要求中國阻止朝鮮軍隊與俄軍并肩作戰。
卡拉斯
澤連斯基的制裁,恰好踩準了這個節拍,試圖通過“制裁中國企業”給歐盟遞“投名狀”,逼迫中國在俄烏問題上選邊站。
更深一層看,烏克蘭此舉還有向美國示好的意味。
特朗普政府一直認定中國暗中支持俄羅斯,盡管中方多次澄清不提供致命武器、嚴格管控雙用途物資。
基輔這波操作,無非是想借“中國軍援”的老調重彈,討好美國,換取更多軍事援助。
可烏克蘭忘了,無論是歐盟還是美國,都只把基輔當“消耗俄羅斯”的棋子,一旦戰事緩和,烏克蘭很可能被拋棄。
制裁中國企業,非但換不來安全保障,反而可能讓烏克蘭面臨嚴重的后果……
后果嚴重
“中國若真幫忙,俄烏戰場早就不是現在這樣了。”
這是中國駐聯合國代表耿爽,在今年早些時候針對俄烏沖突所發表的言論。
一直以來,很多西方國家都在不斷渲染所謂“中國軍援俄羅斯”的一系列消息,似乎在他們眼中,俄羅斯能夠撐到今天,完全是因為中國在后面“援助”的結果。
可實際上,從2022年沖突爆發到現在,中方在俄烏問題上的立場始終如一:不拱火、不遞刀,主張通過對話解決沖突。
而中俄之間的正常貿易,壓根不針對第三方,更別提提供致命武器。
假如中國真的選擇提供致命武器,那么在中方自身強大制造業的保證下,俄羅斯將獲得的武器裝備數量,可能是整個西方加在一起,都難以匹敵的。
中國制造業
所以,烏克蘭指責無厘頭的指責中方軍援俄羅斯,無疑是在自討苦吃。
此外,中國是全球經濟大國,也是烏克蘭戰后重建的潛在重要伙伴。
2023年中烏雙邊貿易額超百億美元,中國對烏克蘭的糧食、能源等領域投資潛力巨大。
澤連斯基卻為一時政治利益,公然挑釁中國,等于在戰后重建的路上自設障礙。
試想,若中國減少對烏援助,甚至在聯合國框架下的維和行動中“冷處理”,基輔到時候找誰哭去?
更別提,中國的全球影響力遠非烏克蘭能比,制裁中國企業,只會讓基輔在國際舞臺上更加孤立。
結語
從俄烏沖突開始到今天,已經過去三年時間了,而西方國家對于這場戰爭的“嘴臉”,國際社會也早就已經認識到了。
他們只是希望通過烏克蘭來消耗俄羅斯的實力而已,對于烏克蘭的“死活”,他們其實完全不在乎。
烏克蘭需要明白,中國才是真正為和平奔走的一方,某些烏克蘭政客選擇為自身政治利益而影響中烏關系的做法,無疑是非常不明智的。
參考資料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澤連斯基批準對五家中國公司進行制裁》2025年7月8日
鳳凰網:《耿爽當面戳穿美國圖謀:中國若真幫忙 俄烏戰場早就不是現在這樣了》2025年1月17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