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稅戰的背景下,申請加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具有前瞻性,這不是選擇,是必須。因為關稅戰不僅僅是特朗普在和中國叫板,而是國際貿易秩序將做一次時代性的規則重構。
從長期看,既要平衡特朗普美國優先的“對等重構”,又不想被全球經濟強國聯手擠下餐桌,淪為“菜單”,唯有重塑中國的貿易形象,能不能加入CPTPP具有標志性; 因為CPTPP是到目前為止代表著最高水平的國際貿易組織。
為什么說不是選擇,是必須?
吳曉求先生的說得非常對:“不能有以內需要替代外需的想法”。
中國出口外部的不確定性,本身就是內部需求不確定的深刻矛盾在國際貿易上的延伸。內需長期不足,說明中國經濟規模的擴張是以居民收入在GDP中的占比降低為代價的,的確不具有可持續性; 但是,全球化后,已經不存在一國孤立的、封閉的生產性,中國制造處于全球產業鏈中低段,不太可能,也沒有必要,在自循環中實現閉環;那是在考驗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特朗普很想打造一個脫離國際市場的獨立制造體系,這其實是新冷戰思維下的準戰時經濟,假設了大國之間戰爭不可避免,這種前定是不是有道理不清楚,但從經濟的角度說,美國很可能會從比較優劣變成“成本劣勢”,經濟效率下降。
中國相反,6月19日商務部再次釋放出加入CPTPP的信號,自2021年9月正式提出申請至今,已近四年了,是否做好了準備?從各方面的情況看,感覺不出什么 ,一個字:難。
能不能通過申請,不完全是打開自己大門的問題,而是要跨越CPTPP的五大門檻。目前還看不到這種富于顛覆性的革命,又如何跨越?
隨便舉一條:獨立工會。
CPTPP要求締約國必須確保勞工權益,勞動者擁有集體談判權,不受任何黨派、組織、財團左右,全面提升工人對勞動環境及工薪的議價能力。中國顯然沒有這種傳統,曹德旺是中國網絡上唯二的企業家,捐款百億以上,但是談到給員工加工薪,直接拒絕。
既然很難,我們為什么還是一次又一次的申請?
因為可以在局部談判中,獲得相對的議價權,等于告訴世界:我們一直在改善,請給我們時間。從而在重構過程中,避免遭遇到全球規則的徹底排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