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以為特朗普最擅長變臉,沒想到馮德萊恩也擅長變臉,不愧同是美國人。
7月3號的時候,咱們王毅外長剛和歐盟的“大當家”馮德萊恩見了面。王毅說中歐建交都50年了,得一起當好世界的“穩定器”,好好規劃下個50年怎么合作。馮德萊恩也點頭,說歐盟想跟中國搞好穩定、有建設性的關系,承認一個中國,還說想多做生意、一起對付氣候變化。這算是雙方都釋放了點積極信號。
可萬萬沒想到的是,7月8號的時候,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給中國扣上"支持俄羅斯戰時經濟"的帽子,轉頭又在7月9日的演講里改口說不搞脫鉤。這變臉速度比柏林天氣還快。前腳剛指責中國傾銷過剩產能,后腳又承認中國是清潔技術引領者。
不過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番"軟硬兼施"的把戲背后藏著小心思:歐盟內部對她的不信任投票7月10日就要投票了,74名議員聯名要求她下臺,其中還包括她自己黨團的32人。難怪德國《商報》調侃:"馮德萊恩這是要上演政治版的《權力的游戲》"。
原本中歐對華取得了良好進展,但最近馮德萊恩又想打中國牌了。看看氣候合作就知道了。原本7月要簽的聯合聲明突然黃了,歐盟說"需要再商量",但誰都明白是馮德萊恩最近太作。
有意思的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7月9日甩出一組數據:過去十年中國非化石能源占比從9.5%飆升到17.9%,相當于少燒了1.2億噸煤。這數據就像給歐盟的環保大旗添了把火,讓他們的指責顯得底氣不足。
總的來說,馮德萊恩在講話中拋出三大核心主張:首先指責中國"為俄羅斯戰時經濟提供支持",聲稱這"加劇歐洲不穩定";其次要求重新平衡中歐經濟關系,強調"去風險"和全球治理合作;最后雖表態"不認同戰略脫鉤",但繼續施壓中國改變產業政策。其中最具爭議的是其將中歐經貿問題與地緣政治捆綁,聲稱"中國在俄烏沖突中的角色不可接受"。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的回應,可謂字字珠璣,有理有據。首先,“中俄之間正常的生意往來,不針對任何第三方,也不該被外人指手畫腳!” 毛寧強調,咱們賣給俄羅斯的東西都是民用的,而且嚴格遵守了聯合國的相關決議。她直接點歐盟:別老是把好好的經貿問題硬往政治上扯!
其次,歐盟自己計劃在2021到2030年這十年間,搞超過 1.44萬億歐元 的補貼(已經發出去3000億了!),轉過頭卻指責中國搞“不公平補貼”?歐盟這不是打自己的臉嗎?
最后,毛寧一句話點破關鍵:“現在真正需要‘再平衡’的,是歐盟自己的心態,而不是中歐之間的經貿關系!” 她指出,現在中歐一天的貿易額,比當年建交時一年的都多!合作共贏才是正道,搞對抗對誰都沒好處。
總的而言,馮德萊恩的一系列言論,更多是夾在美國壓力和歐盟內部政治下的“表態秀”。咱們中國呢?態度非常清晰明確:擺事實、講道理,該懟就懟;有合作誠意,我們歡迎;但要是搞不公平施壓,對不起,我們必定精準、對等地反制回去。
說白了,中歐關系想走得更穩更好,關鍵還是看歐盟能不能放下“有色眼鏡”,別再玩雙標,真正拿出點務實和公平的態度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