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著王毅外長的面,馬克龍終于做出決定,想要親自來北京一趟,趁著九三閱兵這個重要日子,和中方商談大事。中方會邀請馬克龍出席閱兵嗎?又要和中方協商什么呢?
隨著“對等關稅”90天期限結束倒計時,特朗普也開始對中國之外的國家發出最后通牒,要對各國加征10%至70%不等的額外關稅。據英國《金融時報》消息稱,美國計劃對歐盟農產品加征17%的關稅,而在此之前,歐盟已經面臨著25%的汽車稅和鋼鋁稅,一旦“對等關稅”20%的起征標準生效,農業領域稅率將達到37%、汽車和鋼鋁則高達45%,這是無法承受的代價。作為歐洲的“兩架馬車”之一,法國必須站出來做做些什么。
據觀察者網報道,近期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歐洲各國展開密集訪問,當地時間7月4日抵達巴黎,和法國外長舉行雙邊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第七次會議,隨后受到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愛麗舍宮的親自接見。
在交談期間,馬克龍開門見山的向中方轉達中法友好的堅定立場,并對中方提出了三個請求:第一,當前局勢動蕩,希望中法雙方攜手應對挑戰,避免全球深陷霸權主義和陣營對立;第二,希望中國加大對法國的投資力度,強化雙方在經濟、金融等領域的密切合作;第三,期待適時再次訪華。
顯然,馬克龍這是代表歐洲向中方傳達對當前局勢的擔憂,直白的認為中國是十分可靠、值得信賴的重要伙伴,而美國則是不可預測的動蕩因素,尤其是在特朗普重返白宮后,歐美之間的跨大西洋盟友關系已經跌入谷底,至少這4年內無法重歸舊好,所以歐盟不得不尋求中國這樣具備信譽和影響力于一體的大國。
那么問題來了:過去這幾年歐盟對中國的態度可不算友好,中方會接受它們突如其來的善意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西方的雙標嘴臉我們可見得太多了。
俄烏沖突爆發這3年多以來,美國是挑起戰爭幕后黑手,歐盟是推波助瀾的丑惡幫兇,中國秉持大國責任和維護世界和平的理念斡旋沖突,并發布了《關于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得到國際社會的一致認可。
但在此次王毅外長訪歐期間,歐盟官員卻向西方媒體宣稱,中方在俄烏問題傾向于“沖突長期化”,也不能接受俄羅斯的戰爭失敗,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美國集中精力針對中國,這一點和中方勸和促談的立場矛盾。一邊抹黑中國,一邊又要高舉著中歐建交50周年的大旗,希望中國能夠做出戰略選擇,成為可以信賴的朋友和伙伴,這的確太諷刺了。
事實上,不僅僅歐盟內部對中國保持警惕和敵意,法國在涉華問題上也是十足的“兩面派”。去年歐盟突然宣布,要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展開反傾銷調查,在拿不出實際證據的情況下,強行推動相應的關稅制裁,而法國就是呼吁對中國加稅的最大推手。
對此,中國商務部也展開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包括對歐盟的豬肉、乳制品和白蘭地等商品展開反傾銷調查。其中白蘭地雖然反制范圍是整個歐洲,但中國以往對歐進口99%都來自法國干邑地區,這在外界看來就是中方對法國呼吁制裁的報復性措施。
制裁效果也是出乎意料的好,干邑地區酒水從業者無法接受法國政府將他們的利益作為博弈的籌碼,爆發了1998年以來的首次抗議游行,馬克龍也深受影響,多次主動聯系中方希望能夠高抬貴手。
在特朗普一手主導了此次關稅戰,并且第二輪制裁隨即將到來的情況下,法國也不得不早做打算,提前喊話中方訪華。和特朗普一樣,馬克龍也想借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重要日子,出席九三閱兵式,增加中方的好感,讓后續的談判變得更加容易一些。
雖然思路沒錯,但他們應該認清一個事實:中國從來不會將朋友拒之門外,強化和中方的合作,我們敞開大門歡迎,但前提是拿出足夠的誠意來展現對華友好的立場,否則朝令夕改的對華政策,中國企業在歐投資的根本利益無法得到保障,這樣的合作不談也罷。我們歡迎馬克龍訪華,但是能夠從中國帶走什么就看他的態度了,讓我們拭目以待。【戰旗團隊創作,文責自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