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中,圖們市通過“講好三堂課、過好三個節、用好三個陣地”的“三個三”工作模式,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邊疆沃土落地生根。此舉持續奏響民族團結進步的時代強音,為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繪就出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圖強之路”。
講好 “三堂課”,夯實思想根基有形化
圖們市始終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以“課”筑牢思想認知,用“課”深化各民族情感,借“課”傳承共同歷史記憶,通過“學思踐悟”結合,全力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千人黨課”凝聚黨員力量。組織3100余名黨員干部和群眾,開展“黨的光輝照延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音樂黨課”,圍繞延邊百年黨史為主線,創新采用音樂與黨課相結合的方式,打破了傳統黨課的固有模式,讓黨史學習教育“聲”入人心,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和聲共鳴間可感可及,讓黨員干部和群眾參與民族團結志愿服務的積極性顯著提升,為各族群眾和廣大游客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視聽盛宴與精神洗禮,真正實現思想共識以黨課為載體“有形”落地。“開學第一課”播撒團結種子。在中小學將鑄牢意識融入開學第一課,在15個學校觀看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把愛我中華牢記心間》為題的思政課堂,從各民族共同開拓了祖國的遼闊疆域、各民族共同締造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和各民族共同書寫了輝煌的中國歷史等方面,深刻闡釋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歷史根基,引導廣大師生正確認識中華民族共同體、堅持正確中華民族歷史觀和促進不同民族學生間的交流,讓思想教育在校園中以豐富形式“有形”開展。“社會實踐課”深化行動自覺。組織組建183人的“圖強·石榴紅”宣講隊伍,實施群眾“強基”教育,廣泛凝聚“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力量,依托思想文化戰線“百人走基層”“七講七進”等活動載體,通過“雙語宣講”“炕頭宣講”“點單式宣講”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宣講方式,共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宣講200余場次,感悟各民族共同抗爭的偉大精神,讓參與社會實踐的群體,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了更深刻認識,實現思想共識在實踐中“有形”強化。
過好“三個節”,激發情感共鳴有感化
圖們市立足邊疆地域特色,以“傳統節日、特定節日、特色節日”為抓手,將文化傳承、愛國教育與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深度融合,通過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節慶活動,讓各族群眾在參與中感受文化魅力、厚植家國情懷、凝聚團結力量,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邊疆大地落地生根、見行見效。“傳統節日”傳承文化基因。以中華優秀傳統節日為紐帶,深度挖掘文化內涵,創新打造極具地域特色的節慶品牌。精心策劃“粽香邀約四海客 端午共繪團結情”等主題活動,并推出“迎親”計劃,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廣邀四海賓朋共赴節日之約,上半年參與2500余人。活動期間,本地居民與外地游客圍坐一堂,在共話民俗、同品美食等沉浸式互動體驗中,深切感受“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文化共鳴,讓傳統節日成為傳承文明、凝聚人心的精神橋梁,更讓共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理念在濃厚的節日氛圍中“有感”傳遞。“特定節日”厚植愛國情懷。以清明節、國慶節、建黨節等重要節日為契機,立足邊疆特色,創新打造沉浸式愛國教育場景。精心組織“國門之下·萬人共升國旗”儀式,開展“邊疆‘四史’課堂”系列活動,通過“國門見證 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老戰士講邊疆戍邊故事”等沉浸式體驗,上半年累計開展了80余場次,參與2210余人,深入了解黨領導邊疆發展的奮斗歷程。在回望歷史、致敬英雄的互動中,各族群眾深刻感受家國血脈相連的共鳴,讓特定節日成為厚植愛黨愛國情懷的重要載體,更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念在邊疆熱土的節日氛圍中“有感”深化。“特色節日”共建精神家園。深耕地域文化資源,打造“鄰里節、辣白菜節、傳統火炕節、冬釣旅游節”等特色節慶IP。從“非遺辣白菜制作技藝展演”到“百年老宅火炕文化體驗”,從“圖們江冬釣競技”到“朝鮮族農樂舞狂歡”,活動不僅涵蓋“非遺、民俗、歌舞、研學”等多元維度,上半年累計開展了7次線下活動,參與2000余人。讓國內外游客和各族群眾通過可吃、可觀、可體驗的方式,在歡聲笑語中推動文化交融,在深度參與中增進情感認同,讓共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在特色節日中“有感”升華。
用好“三個陣地”,推動交往交流交融有效化
圖們市以“一場三館”展現共同體歷史,用研學基地搭建互動平臺,借旅游擴大交流半徑,將“三個陣地”打造成認知共同體、情感共鳴體、行動聯合體,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走深走實。圖們市旅游促“三交”拓寬交流渠道。整合多民族旅游資源,打造特色線路,深化宣傳推廣,圍繞“邊疆明珠·山水圖們”品牌,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串聯圖們口岸、日光山森林公園、中國朝鮮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等核心景區點位,積極推出自駕游、紅色游、邊境游等精品路線,同時,加強旅游從業者培訓,提升服務水平,提升游客滿意度,今年,上半年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90.6萬人次。優化旅游文化體驗內容,有效促進了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實現“三交”工作“有效”推進。研學基地創新教育形式。堅持以文化浸潤為核心、以教育實踐為紐帶,精心打造石峴鎮水南村、圖們口岸、涼水斷橋三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學中心,通過“視覺”增進直觀研學體驗、“聽覺”深化思想教育引領、“味覺”傳承特色民俗飲食和“觸覺”增強民族文化自信,讓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的研學基地發揮重要作用,截至目前,累計培訓人員共接待40余批次,有效促進各民族思想交流與情感共鳴,實現“三交”在研學中“有效”落實。“一場三館”營造文化氛圍。“一場三館”以圖們江廣場為活力中樞,聯動非遺館、博物館、展陳館構建“展演—體驗-—研學”一體化文化生態,通過非遺文化的源遠流長、古代文物的文明密碼、百年口岸展陳的歷史厚重感,多維交織出可觸摸、可沉浸的城市文化氛圍,讓傳統與現代在公共空間中對話,為市民與游客提供精神共鳴的文化場域,營造了濃厚文化氛圍,推動各民族文化互鑒,促進“三交”工作“有效”開展。
來源:圖們市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