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市第十七中學的教育星河中,“拾·起” 文化符號如皎皎明月,以諧音之妙暗合校名,更寄寓拾取真知、向光啟程的美好愿景。“拾光起志,篤行致遠” 的辦學理念,恰似溫潤的春風,吹拂著校園的每一寸土地。如今,大家以 “拾尋身邊的教育家精神” 為帆,起航這場意義非凡的探尋之旅。校園中那些默默耕耘的身影,正以匠心守望講臺,用情懷滋養心靈。讓大家一同走近他們,聆聽教育故事,汲取奮進力量,讓教育家精神在十七中薪火相傳,照亮學子成長之路。
陳坡,男,中共黨員,西安市第十七中學語文二級教師。1999年6月畢業于西安聯合大學,1998--2002年通過自學考試,取得漢語言文學本科學歷。
曾獲未央區區級“優秀共產黨員”,未央區“優秀班主任”,論文《班級民主化建設》獲省級二等獎。未央區“平安交通伴我行”主題征文優秀指導教師,集團“中秋詩會優秀組織獎”,集團“責任擔當”獎,校級黨員優秀志愿者,參加學校公開課等教育活動,策劃并主持年級組綜合實踐基地等特色活動。
1999年8月1日,陳坡老師帶著滿腔熱忱回到未央教育這片沃土。也是從這一天,開啟了他作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戰線的新篇章。作為初中語文教師、班主任兼年級組長,陳坡老師步入西安市第十七中學這片熱土到今天已有二十六個春秋。
語文教師、班主任和年級組長這三重角色交織出的工作日常,既有課堂上的智慧碰撞,也有班級管理的瑣碎繁雜,更有統籌年級發展的責任擔當,每一段經歷都鐫刻著成長的印記。
在語文教學領域,陳老師深知語言文字積累和生活體驗對初中生思維與素養塑造的重要性。他摒棄傳統的“死記硬背”模式,將文本解讀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講解《背影》時,他引導學生觀察父母的日常細節,撰寫親情日記;在古詩詞教學中,組織“詩詞飛花令”“古詩新唱”活動,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生。針對初中生寫作畏難情緒,他創新推出“素材收集冊”,鼓勵學生用鏡頭、文字記錄生活,將積累的素材轉化為生動的作文。在他的課堂上,語文不僅是學科知識,更成為學生感知世界、表達自我的橋梁,所帶班級語文成績不斷上升。
班主任工作中,陳老師始終以“高標準,嚴要求”為準則,對特殊個體“多了解,細指導”為補充,他化身耐心的傾聽者與引路人。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面對青春期學生的叛逆與迷茫,為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陳坡老師親自宏觀設計班級發展規劃并明確各項行為要求,充分聽取學生和班委會意見,制定并嚴格施行,經常下班、下年級進行督查,學生一看到陳老師便肅然起敬。針對學生因家庭變故變得沉默寡言,陳老師經常利用課間談話及時心理疏導,發動班級同學組成“互助小組”,及時與家長打電話溝通或是家訪,幫助學生重新融入集體。為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能力,他推行“班級崗位負責制”,從班長到小組長,每個學生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責任崗位。班級文化建設上,他帶領學生打造“火車頭班級”“心愿墻”“綠色班級”等,讓教室成為充滿溫暖與力量的成長家園,所帶班級多次獲評校級“文明優秀班集體”。
作為年級組長,“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為師生做好表率,陳老師承擔著統籌全年級教育教學工作的重任。他積極搭建教師交流平臺,組織“A+b”教育教學活動,鼓勵教師分享分層教學管理經驗、探討疑難問題;面對新入職教師,建立“小組共同體”幫扶機制,助力青年教師快速成長。他認為教師不只承擔教學任務,還要教育學生做人,每一位教師都是管理者,踐行“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在年級管理上,他注重整體規劃,針對不同年級特點制定培養方案:初一側重習慣養成,利用班級隊列大比武,鍛煉學生良好的形體習慣和團隊意識。初二聚焦青春期心理疏導,人人都是管理者,教師們齊抓共管。工作期間,他堅持最后一個下班,為了能夠全面了解年級和班級情況,也因這個習慣,發現并預防了多起惡性事件。在他的帶領下,年級老師教風端正,團結向上,教學氛圍濃厚,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升。初三明確目標,強化升學指導,為學生做好領路人。
從語文課堂到班級管理,再到年級統籌,陳老師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和專業的素養履行著多重職責。他常說:“教育是一場溫暖的修行。”這份堅守與熱愛,不僅照亮了學生的成長之路,也書寫著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