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暑氣逼人。而四川石棉縣栗子坪拖烏山,有一處秘境宛如遺世明珠,藏在群山褶皺的深邃之處,孟獲彝寨以它獨有的方式,將時間凝固在清涼的晨霧與斑斕的暮色里。7月10日,當外界的熱浪翻滾成洶涌的潮水,這里卻始終保持著二十度的恒溫,如同一首未完成的詩,等待旅人以腳步輕輕叩響它的清涼韻腳。
山間彝寨夏如春。每年7月到9月,群山環(huán)抱的孟獲彝寨就會被鮮花編織成絢爛的冠冕。波斯菊以最肆意的姿態(tài)攀上枝頭,深紅與粉白交織出燃燒的火焰,仿佛將天邊的晚霞裁下了一角;虞美人在石縫間悄然綻放,殷紅的色澤像是凝固的晚霞,花瓣上滾動的露珠折射著七彩光暈;野菊則鋪就成無邊的絨毯,將青草的氣息揉進淡黃色的芬芳里。蝴蝶振翅時抖落的磷粉與陽光相遇,折射出細碎的彩虹,蜜蜂穿梭的嗡鳴聲里藏著最古老的勞動詩篇。風過處,花瓣簌簌墜落,在青石板路上鋪就流動的星河,讓每個駐足的彝家姑娘都成為畫卷中靈動的花朵。偶爾有頑皮的孩童追逐著花影奔跑,銀鈴般的笑聲驚起幾只山雀,翅尖掠過屋檐時,抖落的幾片羽毛也沾著清甜的花香。
當?shù)谝豢|晨光刺破薄霧,整個寨子便浸泡在透明的涼意中。拖烏山的輪廓在氤氳水汽中若隱若現(xiàn),仿佛沉睡的巨人披著銀紗輕鼾。露珠從花葉間滾落,在青苔斑駁的臺階上敲出清脆的樂章,仿佛大地在彈奏一首晨曲。石板路上的積水映著熹微的天光,倒映出房屋飛檐的輪廓,宛如水墨畫卷中的工筆描摹。待到正午時分,山風裹挾著花香掠過屋檐,驚動蛛網(wǎng)輕輕搖晃,將光影剪成細碎的金箔。彝家姑娘追逐著掠過院落的山雀,赤腳踩過濕潤的泥土,留下深淺不一的足跡。連時間都放慢了腳步,任由鳥鳴編織成綿長的清涼下午,偶爾飄來遠處牧人悠長的吆喝聲,與山谷的回響交織成奇妙的和聲。
暮色悄然而來,篝火在石板廣場中央噼啪作響。火苗舔舐著柴木,升騰的熱氣中混合著松脂的清香。身著百褶裙的彝族姑娘手持黃傘翩然起舞,裙擺旋起時似綻放的葵花,又似流動的云霞,銀飾碰撞的叮當聲與山澗流水應和成天然的樂譜。火光將她們的身影投射在墻上,幻化成跳躍的圖騰,那些古老的紋樣仿佛被重新賦予生命。月琴切切,弦音里流淌著火把的傳說,歌聲低沉悠遠,如溪水潺潺,又如山風低語。星星墜入火堆濺起火星,像是銀河碎落人間,將每個圍坐者的臉龐都鍍上溫柔的光輝。夜風拂過,帶來遠處山林的幽深氣息,與火堆的熱烈交織,讓人恍惚置身于夢境與現(xiàn)實的交界處。
這里的清涼是立體的。清晨推開木窗,霧氣撲面而來,帶著山泉的清冽與野草的芬芳,沁入肺腑的涼意讓人瞬間神清氣爽。午后坐在小屋前圍墻上小憩,山風帶著野花的香氣,輕輕拂過面頰,仿佛母親溫柔的撫慰。入夜后,月光如水銀瀉地,繁星綴滿蒼穹,連空氣都凝結(jié)成清透的琥珀,呼吸間盡是沁心的涼。
彝寨的每一處都藏著自然的饋贈。寨后的山泉汩汩流淌,清冽的泉水從石縫中涌出,匯聚成小小的池塘。遠處的拖烏山云霧繚繞,時隱時現(xiàn)的山峰像極了水墨畫中的留白,神秘而深邃。炊煙裊裊升起,柴火灶上煨著的苦蕎餅散發(fā)出濃郁的香氣,與山風纏綿,飄散到每個角落。用野花編織生活的希望,在這片清涼的土地上,延續(xù)著千年不熄的煙火。
這片被群山私藏的清涼之地,用鮮花編織夢境,以山風撫平褶皺。當都市的暑氣令人窒息,孟獲彝寨卻始終保持著初見的模樣,這是遺落在人間的一方凈土,用清涼守護著最古老的詩意與最純粹的畫卷。在這里,時間仿佛被山巒截斷,只留下清風、花香與星光。每一縷風都是自然的詩行,每一朵花都是大地的筆觸,每一個微笑都是人間最溫暖的注腳。任憑歲月更迭,這份清涼與美好永遠停駐在每個旅人記憶的深處,成為塵世中永不褪色的清涼詩篇。(供稿/圖:石棉縣委宣傳部 周萬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