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一場具有強烈象征意義的正式訪問在英倫三島上演。法國總統馬克龍攜夫人布麗吉特抵達英國,展開為期三天的國事訪問,在脫歐后的英國,這樣的場景已闊別多年。
自2008年薩科齊之后,法國總統再次踏上英國國土,英方以高規格歡迎儀式表達了對這場國事訪問的重視。無論是紅地毯鋪陳,王室成員迎接,還是溫莎城堡的國宴安排,都彰顯出英法關系回暖的企圖。
在一片友好氛圍中,馬克龍卻毫不掩飾其清晰的戰略選邊立場,公開將中國定義為“挑戰者”,而將美國稱作“強大盟友”。
這番表態并非突如其來,而是馬克龍近年來一系列對華言論的延續。在英國議會發表講話時,他明確指出,英法兩國必須擺脫對中國和美國的“過度依賴”,特別強調應聯手面對地緣政治風險。
站在英國議會兩幅描繪英法歷史戰役的巨幅油畫之間,馬克龍的演講充滿象征意味。他沒有著墨于過往的戰爭與對抗,而是將焦點放在當下與未來,提出要通過強化英法合作來應對全球性挑戰。
在他看來,中國的經濟擴張、政策傾向和技術競爭構成了對歐洲的一種“結構性挑戰”,雖然在某些議題上仍可合作,但總體不屬于盟友范疇。
他強調,不會把中美兩國畫上等號,美國是法國的傳統盟友,中國則是合作與競爭并存的“挑戰者”。這樣的定義不僅在外交語言上刻意區分中美角色,也在政治層面進一步拉開了中法關系的戰略距離。
特別是在中國電動汽車、綠色能源等領域崛起之時,法國在歐盟內部推動反補貼調查,直接加征中國產品關稅,已顯露出其在經貿層面對中國的防備與對抗。
馬克龍此番訪英的重點不只在于修復英法關系,還意在強化歐洲內部的戰略自主。他呼吁英國與法國一道,在國防、氣候、人工智能、核能等關鍵領域共同發力,應對來自外部世界的系統性挑戰。
他提出,若歐洲繼續在經濟上依賴中國、在安全上依賴美國,那么歐洲未來的發展方向將不再由自己掌控。
他強調要“擺脫中美雙重依賴”,并指出當前世界正處于“不穩定性上升的狀態”,英法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應共同承擔起維護國際秩序的責任。
特別是在俄烏沖突持續的背景下,馬克龍再次重申法國對烏克蘭的堅定支持,甚至將“支持烏克蘭”與“遏制中國”劃上等號,聲稱若放松對烏克蘭的援助,就是變相助長中國的戰略空間。
在外交辭令中頻繁點名中國的同時,馬克龍也沒有忽略對美國的積極評價。他稱,美國雖然有時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例如單方面加征關稅、破壞多邊貿易體系,但法國仍視其為值得信賴的盟友。
令人玩味的是,美國目前對其盟友施行所謂“對等關稅”政策,日本、韓國等傳統伙伴也未能幸免,被征收高達25%的關稅。
即便如此,馬克龍依舊堅定不移地站在美國一邊,并未就其對盟友的“背刺行為”提出實質性批評。在他眼中,法國的利益與美國的戰略綁定已成現實,這種“盟友優先”思維,實則已成為法國當前對外政策的主軸。
從推動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稅,到在烏克蘭問題上力挺美方立場,馬克龍的種種舉動都在不斷驗證其立場轉變的軌跡。
此次訪問過程中,英法雙方還圍繞非法移民、歐盟關系、核能合作等議題展開討論。馬克龍在多個場合表達了對英國“脫歐”后重新靠近歐盟的歡迎態度,指出這為法英之間開啟新的合作機會提供了窗口。
他提出,要在防務合作方面加強協調,更新《蘭開斯特宮協議》,并與英國首相斯塔默共同主持“志愿聯盟”視頻會議,為烏克蘭問題爭取更多支持。
在移民問題上,英國希望法國加大力度阻止偷渡船只穿越英吉利海峽,甚至提出所謂“一進一出”政策。英方希望法國接收遣返人員的同時,也接受同等數量的合法移民申請者。盡管這一計劃尚未敲定,但兩國在移民交換機制上的磋商已顯示出一定的共識苗頭。
從整個訪問安排來看,馬克龍此行不僅是一場外交儀式,更是一次意識形態與戰略方向的宣示。他在演講中反復強調英法“聯盟的力量”,表示兩國必須在當前動蕩的國際環境中“重新證明我們可以帶來改變”。
他提出要共同守護二戰后建立的國際秩序,抵御所謂“破壞性勢力”的侵蝕,強化對多邊主義的承諾。
值得注意的是,馬克龍在演講中雖提及中美對歐洲構成的依賴風險,卻絲毫未提法國從中國獲得的實質性合作成果。無論是中國對法出口的高科技產品,還是在疫情期間提供的物資支持,亦或是中法企業在航空、核能、文化等多領域的深入合作,都未被提及。
一味強調“挑戰”與“競爭”,忽視現實互利共贏的合作基礎,顯然并非理性且客觀的外交態度。當前中國與歐洲在產業鏈、技術合作、綠色發展等方面具有高度互補性。中歐之間的共識遠遠大于分歧,合作潛力遠勝于對抗邏輯。
法國若一再將中國視為“挑戰者”,并通過歐盟平臺施壓中國企業,不僅破壞的是自身與中國的互信基礎,也會令整個歐洲陷入被動中。
中國始終秉持開放包容的態度處理對外關系,奉行互利共贏的國際合作理念。在中法建交六十周年之際,雙方原本有機會進一步深化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推動高質量發展與人文交流。如今卻因個別政客頻頻“碰瓷中國”,使得中法關系面臨不必要的波動。
走出歷史陰影,邁向未來合作,應該是中法關系的正確方向。如果法國一味追隨美國戰略思維,忽視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只會令自身陷入戰略被動。中國不會主動挑起爭端,但也不會容忍不實抹黑,更不會接受不平等言行。
在風云變幻的世界格局中,真正的盟友,不是言辭激烈的背后捅刀者,而是站在平等和尊重基礎上的合作伙伴。
馬克龍的選邊行為是否會為法國帶來戰略收益,時間終將給出答案。對中國而言,始終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原則,才是走向未來的堅實路徑。
信息來源:
[1]馬克龍抵英開啟密集行程,查爾斯三世呼吁英法共同應對“復雜威脅” 京報網
[2]馬克龍放言擺脫對中美“過度依賴”,還扯上“子孫后代” 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