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時機未到,終將清算!”
7月9日,中國大陸商務部正式發布通知,對來自臺灣地區的8家重點企業啟動兩用物項出口限制措施,明確禁止其從大陸獲取包括稀土在內的戰略性資源。
該限制條款即日起全面執行,正在執行中的進出口業務須立刻終止,特殊需求必須單獨向商務部提交許可申請。這一反制手段精準打擊了臺灣企圖以武力謀求分裂的要害。
那么為何大陸突然加強對臺軍事制裁,并同步實施稀土管控呢?
制裁背后的博弈邏輯
此次政策調整并非倉促決定,而是經過縝密籌劃的戰略部署?;厮輹r間軸可見,臺灣方面早在6月14日公布了針對大陸企業的出口限制清單,特別鎖定半導體產業鏈核心環節。
諸如華為昇騰AI芯片的研發推進、中芯國際14納米工藝的產能擴張,都可能因臺灣關鍵材料斷供而遭遇阻礙。這種帶有明顯傾向性的舉措,實質上是在配合美國“技術脫鉤”戰略,試圖在高端制造領域遏制大陸發展。
大陸的回應同樣具有高度針對性,被列入管制名單的八家臺灣廠商,全部屬于島內軍工體系的核心支柱單位。其中漢翔航空工業公司負責臺軍主力戰機的保養升級及無人機研發任務。
而中山科學研究院則是“雄風”系列導彈、“天弓”防空系統的主研機構。這些企業每年使用的稀土資源中,約有10%直接用于武器裝備制造。
此外還有超過四千噸稀土經由轉口貿易流入美國國防工業體系。此次供應中斷不僅重創臺灣自主防衛能力建設,更徹底封堵了美臺之間的稀土非正規流通渠道。
值得關注的是,臺灣的半導體與國防科技產業對大陸稀土依賴程度極高。2024年數據顯示,臺灣自大陸進口稀土總量達6096噸,占其總進口量的91.7%,同時占據大陸稀土出口總量的11%。
其中輕質稀土占比高達88.3%,主要應用于臺積電晶圓拋光工藝所需的鈰基磨料;重稀土則占11.7%,廣泛用于導彈導航系統、潛艇聲吶等軍事設備。
產業研究顯示,臺灣半導體制造領域中,光刻機磁性組件、芯片封裝材料等關鍵環節對大陸稀土的依賴度超過90%。以臺積電3納米產線為例,每月需消耗約35噸稀土原料,當前庫存僅能滿足30天生產需求。
在軍工應用方面,每枚“雄風—3”反艦導彈需要使用1.2公斤鏑元素制造耐高溫尾翼涂層。中山科學研究院年度稀土需求約為420噸,全部依賴從大陸進口。
更具決定性意義的是,全球稀土供應鏈呈現高度集中態勢。大陸不僅掌握著全球60%的礦山產量,更控制著92%的精煉加工能力。
若臺灣尋求替代供應渠道,不僅要承受成本上漲3-5倍的巨大壓力,還需重新構建涵蓋開采、提煉、加工的完整產業鏈條。這種系統性依賴關系,使稀土成為大陸實施反制的強有力工具。
反制措施的直接產業影響
出口限制政策實施后,立即對臺灣相關行業造成顯著沖擊。漢翔航空股價在公告發布當日暴跌7.2%,其IDF戰機維護所需零部件庫存僅剩45天用量。
臺灣國際造船公司坦承,“海鯤級”潛艦項目由于特種鋼材供應中斷,預計至少推遲兩年交付,直接經濟損失超過新臺幣500億元。
半導體產業鏈也面臨潛在風險。據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統計,2024年臺灣半導體設備及材料對大陸依賴度達到40%。
其中稀土永磁體、高純靶材等12類關鍵材料進口依存度超過70%,一旦管制范圍擴大,臺積電等龍頭企業可能遭遇產能利用率下降40%的重大危機。
稀土管控的政策演進與國際合規性
大陸對稀土資源的管理是持續深化的政策方向。2011年出臺《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2024年正式施行《稀土管理條例》。
2025年2月進一步發布《稀土開采和冶煉分離總量調控管理辦法》,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的監管機制。此次對臺措施完全符合國際通行規則,《瓦森納協定》及美國《出口管制改革法》均對軍民兩用物資實施類似管控。
本次管制兼具精準性與透明度,在嚴格限制軍事用途的同時,為民生需求開辟快速通道。德國寶馬、大眾等跨國企業已獲得稀土供應許可。
針對軍事用途建立嚴格審查機制,要求進口方提供最終用戶承諾書及具體用途說明。商務部統計顯示,2025年上半年合規企業的稀土出口審批通過率達82%,未對正常貿易往來產生干擾。
稀土管控不僅是兩岸關系博弈的重要籌碼,更是全球地緣政治格局演變的關鍵變量。近年來美國持續加碼對華技術封鎖,通過《芯片與科學法案》推動全球供應鏈“去中國化”。
在此背景下,臺灣當局選擇配合美方行動,對華為和中芯國際實施制裁,實質上是將科技與經貿問題政治化操作,意圖在美中競爭中獲取更大戰略空間。
然而,這種策略不僅加劇兩岸緊張局勢,也讓臺灣經濟承受更大的外部壓力。稀土管控作為一種非對抗性經濟手段,既避免了直接沖突,又實現了戰略層面的有效威懾,充分展現了大陸處理兩岸關系時的審慎與彈性。
從長遠發展趨勢看,兩岸關系走向取決于臺灣當局的政策取向。若繼續堅持“以武拒統”的錯誤路線,大陸可能采取更全面的反制措施,涵蓋經貿、外交及軍事等多個維度。
反之,如能及時調整政策方向,重新回到兩岸合作的發展軌道,大陸或將通過恢復部分經貿優惠等方式,為實現和平統一創造有利條件。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陳斌華明確指出,“臺獨”是死路一條,支持“臺獨”分裂勢力的行為屬于嚴重誤判,任何參與分裂國家、煽動分裂活動的企業、組織和個人,必將依法受到嚴懲!
信源:央視新聞2025—07—09——商務部:將8家臺灣地區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