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間的軍事較量,從來都不是擺在臺面上的明刀明槍,而是暗潮涌動的博弈。
近年來,暗戰愈發升級,美國使出渾身解數,試圖在亞太地區對中國形成壓制。于是,美國拋出“復制者”計劃,打算耗資10億美元,加速部署無人作戰系統,要遏制中國解放軍的行動,尤其是絕不允許解放軍在臺海地區有所作為。
美復制者計劃出爐
美國眼看著中國軍事現代化突飛猛進,心里早就不是滋味。
2023年,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凱瑟琳·希克斯正式提出了“復制者”計劃,打算在2025年前投入5億美元,未來總投入可能高達10億。
計劃的核心就是用技術創新搞出一堆低成本的無人作戰系統,比如無人機、無人艇、無人車、無人潛航器。
美國想著靠這些“便宜貨”形成規模效應,對沖中國在軍事人員和裝備上的“數量優勢”。說白了就是想用高科技加量產,把中國解放軍的“規模化”優勢給壓下去。
計劃可不是紙上談兵,美國已經定下目標,要在18到24個月內,也就是2025年左右,部署數千套無人系統。重點布局在亞太地區,尤其是臺海周邊。
美國擺明了沖著中國來的,特別是要盯著解放軍的一舉一動。2023年的《中國軍力報告》里,美國國防部把中國列為“首要挑戰”,直言中國軍隊規模大、現代化快,尤其是無人機和高超音速武器的進展,讓美國有點坐不住了。所以,“復制者”計劃不光是技術升級,更是對中國軍事崛起的一次直接回應,目標就是不許解放軍在關鍵區域“動手”。
2024年,他們宣布給所謂的“臺灣當局”砸下5.67億美元的軍援,創下歷史新高。同時,美國還在日本和菲律賓部署導彈部隊,跟日本一塊制定什么所謂的“臺海緊急事態”的作戰計劃。
一系列動作,歸根結底就是要用“復制者”計劃把無人系統鋪滿亞太,掐住解放軍的脖子,尤其是在臺灣問題上不讓中國有任何主動權。
但也不是沒短板。大量低成本無人系統聽著數量多,可實戰能力咋樣還得打個問號。技術研發、后勤保障、戰場協調,都是大難題。
中國硬實力強勢回應
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中國解放軍近幾年在軍事現代化上花了大心思,尤其是無人機技術,已經是全球頂尖水平。
2024年,解放軍在臺海地區搞了好幾次大動作,比如“聯合利劍—2024A”和“海峽雷霆—2024A”演習,海空協同作戰的架勢,連無人機集群和電子戰都玩得溜。
說起無人機,中國的“翼龍”“彩虹”系列軍用無人機早就名聲在外,國際市場上賣得火熱。2024年,中國還秀了一手微型無人機,重量不到1公斤,卻能智能作戰。更牛的是,中國還搞出了全球最大的無人機“母艦”,一次能帶100架無人機上天。
國際社會憂心忡忡
美國“復制者”計劃一出,國際上有人支持,有人反對,更多的是擔心這會把亞太局勢搞得更亂。日本和菲律賓這些美國的小弟,雖然跟著喊了兩嗓子,但心里也打鼓,生怕真打起來自己成炮灰。
2024年,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回應中國軍演時,嘴上說希望中國“自制”,可還是重申了“一個中國”原則,明顯不想徹底撕破臉。
反過來,俄羅斯和朝鮮直接站中國。俄方說美國的布局是“全球威脅”,朝鮮也罵美國破壞半島穩定。
未來幾年,中美暗戰肯定還得接著斗。美國“復制者”計劃短期內能給亞太添點亂,但能不能真壓住中國,還得看實際效果。中國軍事現代化只會越走越快,尤其是無人機和電子戰這些領域,技術優勢只會更明顯。解放軍有底氣守住自己的底線,尤其是在臺灣問題上,絕不會讓美國得逞。
說到底,中美軍事競爭是大國博弈。中國得繼續攢實力,把自己的軍事實力搞得更硬,同時還得走和平發展的路子,通過外交跟美國過招。中方愿意跟美國談,增進互信,但前提是美國得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別在臺灣問題上瞎折騰。
美國想靠10億砸出一個“壓制解放軍”的局面,怕是沒那么容易。中國有信心、有能力應對這場暗戰,捍衛自己的主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