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森父子可能已經暗降美國,同時搞掉親中的泰國總理!希望換上親美的總理!若不成也能按照美國的意思,搞亂中國的周邊環境,進而影響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曾幾何時,洪森可是敢和美國唱反調的硬漢。
2023年6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突然宣布對柬埔寨輸美商品啟動“301調查”,威脅對占柬GDP 16%的服裝業征收49%懲罰性關稅。這一紙公文如同懸在柬埔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世界銀行測算,若制裁落地,柬埔寨將面臨3.2%的GDP縮水與25萬制衣工人失業。
三個月后,洪森政府簽署的《美柬貿易與投資框架協議》看似化解了危機,但協議細則中“70%原材料本土化率”的條款,暴露出美國真實意圖:通過重構供應鏈標準,系統性排擠中國在柬紡織業35%的原材料份額。
這場貿易博弈的底層邏輯,折射出小國在大國角力中的艱難抉擇。柬埔寨2022年對美出口額達92億美元,其中服裝鞋帽占78%,而同期中國對柬直接投資卻高達23.6億美元,包攬了德崇扶南運河、金邊-巴域高鐵等戰略項目。
洪森家族采取的“鐘擺策略”極具戲劇性——在批準中資企業采用中國標準建設泛亞鐵路中線關鍵段的同時,突然向美軍開放云壤海軍基地的艦艇維修權。這種經濟與安全政策的割裂,恰如參議院議長洪森對媒體的表態:“柬埔寨的港口可以停泊任何國家的軍艦,但鐵軌必須連接中國市場。”
政治強人洪森的“退而不休”為這場轉向增添了更多變量。盡管其子洪馬奈以“技術官僚”形象接任首相,但人民黨掌控國會96%席位的現實,使得洪森家族仍牢牢掌握著決策權。
2024年初流出的泰國總理佩通坦私人通話錄音事件,暴露出柬埔寨更深層的地緣算計。這段涉及泰柬邊境爭議的談話,經柬埔寨情報部門定向泄露后,直接引發泰國內閣72小時內三次改組,導致親中的佩通坦被迫接受停職調查。
洪馬奈隨后“只與實權者對話”的聲明,恰與美國務院“支持泰國民主程序”的表態形成微妙呼應,暗示著金邊在配合華盛頓削弱東盟內部親華力量。
中國面對這種“政熱經冷”的態勢,祭出了更具彈性的反制措施。在暫停金邊新機場部分融資的同時,中方加速推進“鉆石六邊合作架構”,將能源電網與網絡安全納入合作范疇。
這種“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策略,在2024年柬埔寨大選前夜顯現成效——洪馬奈政府最終在關稅協議中埋下伏筆,將“中國原材料”模糊定義為“東盟區域產能”,為后續政策回轉預留空間。
而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柬時強推的“數字貿易規則”,則因柬方堅持“數據主權”條款陷入僵局,暴露出美式規鎖的局限性。
華盛頓的東南亞戰略在此次事件中顯露出清晰輪廓:通過關稅大棒與市場準入胡蘿卜,構建越南-柬埔寨管控紡織鏈、印尼主導鎳礦供應鏈的“分角色”體系。這種分化策略在2024年同步施壓印尼鎳礦出口禁令、泰國電動汽車關稅時達到高潮。
但柬埔寨的應對揭示了大國博弈的新常態——當美國要求核查中資紡織廠原材料溯源時,柬方以“商業機密”為由拒絕現場檢查;當中國提議建立人民幣結算體系時,金邊又堅持美元在跨境支付中的主導地位。這種“刀尖上的平衡”,本質上是用戰術搖擺換取戰略生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