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于@太傅書屋岳,中國網,新華網。
大爺在湘江釣獲變異瓦子魚
6月23日,長沙的湘江邊上,穿著藍黑雨衣的大爺拖著一條米級的大口鯰走到了人行道上。此時陰雨連連,路上并沒有什么行人路過。如果是我,釣到這種級別的大魚,不讓人知道的話,那就跟沒有釣過一樣,但是這個大爺沒我這么”勢利“,他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拖著米級大口鯰快步向家里趕去。
行至某處盲道的時候,博主”@太傅書屋岳“發現了大爺,趕緊舉起手機記錄,詢問大爺是在哪里釣到這條大魚的。大爺表示就是在湘江里釣的,他推測是這大口鯰是從長江里來的,因為自己認為長江里并沒有這么大的魚!
憋了好久終于說到這條大口鯰的異常了。大家看圖能明顯發現這條大口鯰的異常,其魚身的顏色非常古怪,底色是黃色的,身上覆蓋有很多黑色和白色的不規則斑紋,是真的完全沒有規律的那種,像是銹跡和發霉一樣的感覺。
魚本身超過米級是毋庸置疑的,品種也是常見的大口鯰(Silurus soldatovi meridionalis Chen)無疑了,但是這個配色是什么情況?
與網友一起討論
大部分網友肯定第一反應就是這條魚不過是死了腐爛到這種程度了,估計都已經臭了。
這當然是很有可能的,當大口鯰死亡后,其體表的黏液、鰓部和腸道內的微生物會迅速侵入魚體組織,外來的分解者和細菌也迅速趕來協同作戰,內外一起開始分解魚體。這些家伙分解蛋白質的時候會產生多種代謝產物,比如腐敗過程中產生的硫化物與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硫血紅蛋白,或者是脂質氧化產生的醛類物質,都可能導致魚體泛黃,呈現出視品的那種底色。
但前提是魚皮肯定是已經液化腐爛脫離了部分,才會顯現出來。而沒有爛到脫落的魚皮附著在魚體,就可以出現視頻中那樣不規則的黑色和白色區域。白色區域也可能是肌肉組織液化、蛋白質變性失水后形成的。
顯現出這樣的顏色還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如果這條大口鯰生活在污染水域,它體內積累的重金屬,像是銅和鉛,可能會氧化變色,與腐敗色混合,變成這種情況。我之所以會想到這種情況,是因為很多網友在評論區表示:”湘江里的魚都是金屬化學味,排放太狠了!“而且這么說的網友不少!那我就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了。
過去湘江確實污染非常嚴重,特別是重金屬污染問題。2007年的報道顯示:湘江流域年排放工業廢水5.67億噸、生活污水11.19億噸,遠超環境承載力,汞、鎘、鉛、砷等重金屬排放量長期居全國前列。
據說是因為湘江流域在歷史上是中國的重工業基地之一,沿岸工廠非常多。另外1950–70年代“一五”“三線”建設時期,高污染有色冶金、化工企業密集沿江布局,技術落后且無環保設施,數十年的污染沉積于底泥和土壤,形成難以清除的“毒庫”。
后來通過各種舉措,比如關停工廠、種植物進行生態修復、投資擴建截污管網等等,近年來湘江的水質已經有顯著改善了。
說回這條大口鯰顏色這個事情,上面腐爛的情況雖然能解釋,但想要出現這樣的顏色已經算是腐爛后期了,按理說魚體會爛得更明顯,魚肉會非常稀爛,但是這個大爺拖動這條魚的時候,可以看到這條魚還蠻有彈性的,而且大爺說這魚是他釣的。
假如大爺說的是真的,那這條魚的古怪顏色也可能是變異導致的,不少的網友也持有相同的觀點,他們甚至認為這條大口鯰可能價格不菲!從5萬到幾十萬的報價都被喊出來了,有個網友略帶痛心疾首的表示:”這是條變異的大口鯰可惜死了,有錢沒知識把握不住?。 安┲鬟€點贊了這條評論。
變異的大口鯰可能出現這樣的顏色嗎?應該說確實是有可能性的,黃化突變會導致天然基因突變黑色素合成障礙,讓魚體呈淡黃色。不那么徹底的黃化也可能讓魚皮原本的深褐色保留部分,就變成了黃色跟黑色混雜的感覺。
但一般來說不會像視頻里這么斑駁模糊,視頻里的感覺是黃化了的大口鯰死了又腐爛的情況。
也很有可能是這條魚患有水霉病。水霉病會導致其體表被白色絮狀物附著,后期壞死組織混合藻類附著,形成黃、黑、白的駁雜斑塊。不過嚴重到視頻里這種情況的肯定是不多見的。另外,也可能是潰瘍病,這是由于嗜水氣單胞菌等侵蝕皮膚,導致局部發黃、發黑,與健康組織形成鮮明色差。
總之我感覺這條魚確實很有可能是黃化的個體,但它也大概率在被大爺發現之前就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