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即將開啟的訪華之旅,表面上是加強中澳經貿合作,實則暗藏玄機——他試圖當面勸說中方放棄達爾文港99年租約,但這一想法注定難以實現。
阿爾巴尼斯此次訪華時間為7月12日至18日,這是他任內第二次訪華,將訪問北京、上海和成都。綜合多篇報道來看,阿爾巴尼斯此行除了商討經貿等常規問題外,重點是要和中國討論達爾文港問題,并當面陳述對中國企業投資達爾文港的立場。澳大利亞既不想承擔毀壞合約的代價,又不想落人口實,所以想說服中國放棄這個港口,“既不損害澳大利亞的信譽,又不損害兩國的關系”。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資料圖)
然而,中方已經沒有了退路。中國外交部已證實阿爾巴尼斯訪華消息,對于達爾文港租約問題,中方態度明確且堅決。嵐橋集團通過合法競標獲得達爾文港99年租約,已投入超4億美元改造港口,使其扭虧為盈,港口年吞吐量達2600多萬噸,成為當地經濟支柱。中方多次強調,嵐橋集團是通過“合法競標”獲得租約,澳方“虧損時出租、盈利時收回”的行為在道義上站不住腳,且嚴重違反國際商業規則,中方將堅決維護中企的合法權益。
從澳大利亞方面來看,其國內政治因素是促使阿爾巴尼斯在達爾文港問題上態度搖擺的重要原因。阿爾巴尼斯在2025年大選期間,曾向國內親美勢力和保守派選民承諾,一旦當選將“收回達爾文港”。所以此次訪華,他不談達爾文港問題不行,否則就會被反對派戳脊梁骨,面臨國內的質疑。
澳大利亞對達爾文港的處理有三套方案,但都難以讓中方接受。方案一是和中國政府通過談判達成一致,讓嵐橋集團“自愿出售”,這被中方堅決反對;
達爾文港(資料圖)
方案二是強制國有化,一旦采取這種方案,中澳關系就會打回原形,回到莫里森政府時期兩國最為針鋒相對的時候,而中澳經貿關系才剛剛有所反彈,此時這么做顯然不劃算;
方案三是支付一定的補償金甚至延長租期,條件是澳方要獲得部分管理權,并設立聯合委員會和中企共同運營港口,但中方認為這一方案看似緩和,實際上埋有諸多隱患,嵐橋集團投入巨大,補償金額可能遠低于實際價值,聯合運營還可能導致管理權沖突,削弱中企自主性,還可能開創危險先例,被其他國家效仿。
在國際背景方面,美國因素不可忽視。美國財團表示對達爾文港有收購興趣,計劃出資近10億澳元從中國企業手里收購該港口。美國在全球大力收購港口,試圖控制貿易通道,此前就有美國共和黨議員建議效仿沒收俄海外資產,將中方經“一帶一路”在海外建立的港口、鐵路收歸己用。澳大利亞一方面想從中國企業手里奪走賺錢的港口,另一方面想通過這種方式獲取美國的支持和安心,甚至可能將港口轉手給美國,以此作為投名狀。
但澳大利亞離不開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貿易數據顯示,中國每年進口的鐵礦石大致在12.4億噸,而光從澳大利亞進口的礦石就達到了7.43億噸。澳大利亞除了礦產資源豐富,還有鋰礦、鈾礦以及煤炭資源等,都是中國所需要的,且只有中國能吃下如此大規模的礦產資源。
澳大利亞(資料圖)
此前澳大利亞已經嘗試過和中國打貿易戰,如2021年中方反傾銷稅生效的第一年,澳大利亞對華葡萄酒出口額暴跌97%,出口量驟降93%;三年過去,澳對華年出口額已不足1000萬澳元。取消關稅后,澳酒商迎來了重新春天,現在他們都緊盯著行業形勢,盼望著能夠回到2019年的出口巔峰。這充分說明澳大利亞在經濟上對中國的依賴。
對于阿爾巴尼斯此次訪華,有分析認為他更多是試探。但中方掌握著貿易主動權,若澳方在達爾文港問題上強行干預,中方不排除采取反制措施,如削減葡萄酒、鐵礦石等產品的進口,讓澳大利亞承受遠高于“補償”的經濟代價。澳大利亞想合作就不要有小心思,不然中方并非沒有選擇,畢竟大洋洲足夠大,合作對象也并非只有澳大利亞。總之,阿爾巴尼斯想當面勸說中方放棄99年租約,此事難度極大,中方立場堅定不移,沒商量余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