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300多年通商史的樟木口岸,作為中國通向南亞的最大開放口岸和中尼傳統交往主要通道,被譽為“西藏小香港”。
2015年受尼泊爾8.1級特大地震波及,口岸受災嚴重并關閉,直至2023年9月1日全面恢復客貨雙通。如今,聶拉木邊檢站以“國門大黨建”機制為引擎,乘著日喀則“兩個中心城市”建設東風,正讓這座百年口岸煥發新生機。
黨建鑄魂——
紅色引擎驅動口岸復蘇
聶拉木邊檢站以黨建為舵、以實干為帆,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相關工作會議部署轉化為實踐動能,全力打造“國門大黨建”聯建機制,在邊疆口岸揚起紅色風帆。
“感謝組織給予的這份榮譽,在群眾和同事們的見證下,將‘國家移民管理機構成績突出青年民警’的喜報送到我的工作崗位,我將把這份榮譽化作服務國門的動力!”在送獎到崗活動現場,該站執勤二隊副隊長張正凱激動地說。
為增強教育激勵實效,聶拉木邊檢站開展“送獎到家、送獎到崗”活動,舉辦人民警察警銜晉升、檢查員授章、戍守邊疆紀念章頒發儀式等6場次,讓榮譽成為激勵民警奮勇前行的強大動力。
同時,聶拉木邊檢站開展的紅色基地研學、“五四青年說”主題黨日活動、“國門大講堂”專家授課等系列舉措,使“旗幟鮮明講政治”的信念深深扎根在每一名民警心中,隊伍凝聚力不斷提升。
聯建聚力
八家單位共繪國門同心圓
國門形象看作風,口岸治理靠聯動。聶拉木邊檢站依托“國門大黨建”機制平臺,以“組織聯建、資源共享、活動聯辦、業務聯動”為核心,與口岸管委會、口岸醫院等8家單位簽訂聯建協議,推動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不斷凝聚口岸治理向心力,擴大口岸治理同心圓。
“感謝邊檢站為我提供幫助,讓我體驗到國門的溫度!”6月12日,聶拉木邊檢站收到深圳市關先生寄送的錦旗。5月5日晚,身有殘疾急需就醫的關先生自尼泊爾回國,因錯過通關時間向聶拉木邊檢站求助。該站迅速與聶拉木海關互通情況,啟動“延時通關”預案和“邊檢+醫療救助”專線,為其開通專用通道并提供暖心服務,及時送醫救治。關先生能夠緊急通關并及時就醫得益于口岸聯建機制高效運轉、各單位緊密協作,也是聯建成效惠及民生的生動縮影。
此外,聶拉木邊檢站不斷擴大“黨建朋友圈”,加強與日喀則邊境管理支隊、聶拉木縣公安局、口岸公安分局等單位交流協作,達成業務協作案件聯辦共識。今年以來,簽訂警務協作和聯建協議10余份,共同辦理涉邊案件22起,“邊檢+出入境+N”聯合協作體系效能逐漸顯現。
黨建賦能——
優化服務助力經濟發展
“隊長,車輛檢查完畢,可以放行!”5月16日,西藏某商貿有限公司申報的100余輛新能源汽車經樟木口岸高效出境。通過“預報預檢”聯絡機制和海關“綠色通道”,單車查驗時間壓縮至1分鐘,新能源出口按下“快進鍵”。
今年以來,聶拉木邊檢站聚焦“服務發展”主陣地,持續深化“國門大黨建”引領業務融合,協同海關出臺“聯檢共認”“一分鐘通關”“零等待通關”“案件協辦”等協作措施,實現“口岸一次檢查通關”,大幅提升通關效率。
“樟木鎮恢復重建,白天道路極為擁堵,能否夜間通行進入口岸限定區域?”來自西藏穆薩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的馬先生提出申請。4月15日,聶拉木邊檢站協同口岸管委會、海關等單位召開“助企紓困·保障通關”警企座談會,“警、地、企”一同協商優化口岸交通事宜。該站現場解答,給予企業進出口岸限定區域24小時通關便利,并就口岸限定區域交通擁堵提出“隔位”停車法,贏得企業點贊。
今年以來,聶拉木邊檢站持續深化“國門大黨建”引領業務協作,協同聯建單位召開“助企紓困·保障通關”座談會、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搭建信息互通平臺,不斷暢通警、地、企、民溝通渠道,完善口岸限定區域管理服務措施,多措并舉優化營商環境。截至目前,該站高效驗放出入境人員15.1萬人次、車輛6500余輛次,以專業服務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助力口岸綜合治理效能提升,助推“通道經濟”向“口岸經濟”“產業經濟”轉型,以“邊檢速度”傳遞“國門溫度”。
聶拉木邊檢站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緊緊抓住日喀則“兩個中心城市”建設機遇,深化“國門大黨建”機制,全力提升口岸綜合治理效能,探索口岸限定區域誠信管理辦法可行性,在改善口岸交通擁堵、優化營商環境、提升通關效率上持續發力,大力推動跨境貿易、國際物流、邊境合作發展。通過貢獻邊檢智慧與創新方案,助力這座百年通商口岸實現新的發展。(趙文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