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奶奶穿袍子不露腳踝,年輕人穿潮牌改款,西北風沙里藏著的規(guī)矩與生意經(jīng)。
前兩天去寧夏辦事,發(fā)現(xiàn)回族老人出門都穿那種長到腳脖子的袍子。當?shù)厝苏f這叫“下邊帶蓋”,意思就是衣服長度得遮住腳背。一開始我挺奇怪的,后來跟幾個回族阿婆一聊才知道,這規(guī)矩不光是宗教要求,還跟西北的環(huán)境有關(guān)。西北風沙大,穿短褲露腿容易進沙子,冬天穿長袍還能保暖呢
在小吃街,我看到一對母女,老太太穿了件墨綠色的長袍,女兒底下套了條黑色長裙,上面穿了件T恤。女兒跟我說:“去清真寺必須這樣穿,平時逛街就可以寬松點。”她家賣油香餅,干活的時候穿長袍也不礙事,系個圍裙就能翻鍋了。
裁縫鋪的大爺說,以前全西北的人都這么穿,現(xiàn)在年輕人把款式改了改。抖音上有人直播穿改良袍子賣特產(chǎn),還有些朋克風的小伙子,T恤上印著回文。在當?shù)氐恼逛N會上,能看到清代的嫁衣和新款潮牌并排展示。有個大媽指著嫁衣說:“這跟我奶奶那件一模一樣。”
固原農(nóng)村的婦女下地干活也都穿長衫,袍子下擺都磨得發(fā)亮了。摘枸杞的大嬸跟我說:“這比牛仔褲涼快,風吹過來還能擋土。”有個學生說,現(xiàn)在年輕人拍照的時候會露點傳統(tǒng)紋樣,但在正式場合還是穿素色的。
有游客覺得“下邊帶蓋”這種說法有點冒犯,但回族姑娘解釋說沒啥惡意。“就跟漢人說我們穿校服上班一樣,不過是生活習慣。”在超市里,我碰到一個女孩想買短裙,她媽媽讓她先把長襪穿上,說:“宗教課上也講過,得分場合。”
服飾店老板說,現(xiàn)在賣婚慶袍子,面料換成真絲了,款式貼身,但長度還是不變。外貿(mào)訂單把紋樣改成西式剪裁,出口到東南亞。老奶奶還珍藏著結(jié)婚時的金線繡袖口,說:“現(xiàn)在新娘不舍得天天穿,但重要日子還得換上。”
銀川的文創(chuàng)市集上,有95后的設(shè)計師把傳統(tǒng)圖案改成街頭風。咖啡廳還推出了“袍式穿搭下午茶”。游客問為啥不讓短褲進清真寺,阿訇遞了杯蓋碗茶,說:“規(guī)矩是活的,關(guān)鍵在尊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