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消息,2025年7月8日,布魯塞爾的空氣中彌漫著尖銳的聲調。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發表演講,將矛頭直指中國。她拋出了三項要求:停止支持俄羅斯戰時經濟、解決所謂“產能過剩傾銷”問題、取消稀土出口許可證制度。這些措辭被《南華早報》稱為歐盟對華“迄今為止最嚴厲的抨擊”,猶如一場提前上演的“大攤牌”。
耐人尋味的是,就在馮德萊恩發出強硬聲音的前一天,歐美貿易博弈悄然轉向。據歐盟官員透露,美國已向歐盟提出協議草案——維持10%的基準關稅,但飛機、烈酒等敏感行業享受豁免。當特朗普政府7月7日向14國發出關稅信函時,歐盟成為唯一未被波及的主要經濟體。左手接過美國關稅豁免,右手卻對中國揮動大棒,歐盟的站隊姿態不言自明。
馮德萊恩(資料圖)
針對馮德萊恩的指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7月9日作出明確回應:“中俄之間的正常合作不針對第三方,也不應當受到第三方的干擾。”這簡短有力的表態,恰似一面照妖鏡,映照出歐盟要求的不合理性。在俄烏問題上,中國始終秉持客觀公正立場,勸和促談的誠意有目共睹。如今歐盟將中俄正常經貿往來污名化為“支持戰爭”,既違背事實邏輯,也暴露其被地緣政治裹挾的窘境。
更顯諷刺的是,就在馮德萊恩高喊“產能過剩”之際,中歐電動汽車談判的技術部分已在7月初基本完成;當歐盟抱怨稀土管制時,中國已為歐洲企業開通“快速通道”。7月5日中國對歐盟白蘭地征收反傾銷稅時,特意為符合要求的34家歐盟企業敞開大門。這些精準施策的細節,在馮德萊恩的演講中被刻意忽略,代之以情緒化的“徒勞低效”等指控。
馮德萊恩(資料圖)
貿易領域的雙重標準更令人咋舌。歐盟去年10月執意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五年反補貼稅,今年6月20日又限制中國企業參與醫療器械采購。當中國7月初依法采取對等反制時,卻被歐盟描述為“貿易脅迫”。這種“只許州官放火”的邏輯,與馮德萊恩父親恩斯特·阿爾布雷希特1984年促成中德首對省州合作時的務實精神相去甚遠。
馮德萊恩的強硬轉向早有預兆。今年1月她曾向中方遞出橄欖枝,表示愿深化貿易關系。但隨著特朗普重返白宮,她的立場迅速回擺。到7月演講時,甚至直接宣稱“中俄互動將成中歐關系決定性因素”。這種將第三國關系與雙邊合作掛鉤的粗暴做法,徹底撕下了歐盟標榜的“戰略自主”面具。
馮德萊恩(資料圖)
7月中歐峰會召開在即,馮德萊恩的三項要求如同設下不切實際的門檻。當歐盟沉迷于地緣政治站隊游戲時,卻忘了其父輩開啟中德合作時的戰略遠見——41年前那份至今有效的省州合作協議,恰恰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礎上。歷史正在發出警示:若歐盟執意戴著意識形態濾鏡處理對華關系,不僅會錯失清潔技術合作等機遇,更將把歐洲拖入自我孤立的不歸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