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何從一件青銅器
讀懂“中國”的由來?
為何“中華民族”能在漫長歲月中
不斷融合、生生不息?
從“何尊”銘文中的“中”“國”二字到今日“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從黃土高原的星星之火到長江流域的繁盛文明,中華文明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開放生長、變革延續。我們如何從一件青銅器讀懂“中國”的由來?為何“中華民族”能在漫長歲月中不斷融合、生生不息?
7月16日(周三),“人民城市·楊浦大師課”第三講重磅開講!復旦大學文科特聘資深教授、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葛劍雄將帶來專題講座“何以中國:中國、中華文明、中華民族的起源”,以深厚的史學功底、扎實的史料儲備、敏銳的史家視角,帶領聽眾穿越時空,重回歷史現場,講述漫長歷史中中華文明的源流與融合。
講座介紹
講座主題
何以中國:
中國、中華文明、中華民族的起源
主講嘉賓
葛劍雄
復旦大學文科特聘資深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圖書館館長,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歷史學部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從事歷史地理、中國史、人口史、移民史、文化史、環境史方面研究,著有《中國人口史》《中國移民史》《中國歷代疆域的變遷》《統一與分裂:中國歷史的啟示》《黃河與中華文明》等數十種與相關論文百余篇,作品獲“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郭沫若史學獎”等,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評為“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
主持人
田靜
楊浦區融媒體中心主持人
核心亮點搶先知
“何尊”銘文
①器物證史:從“何尊”銘文看“中國”
以西周青銅重器“何尊”為引,解析“中”“國”二字的深層含義,探尋“中國”概念的起源與演變。
②文明脈絡:中華民族的融合之路
系統梳理各朝代對“華夏文明”的認同建構,揭示“多元一體”民族格局的形成機制。
③探源工程:五千年文明的現代回響
解讀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重大意義,探討歷史研究如何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支撐。
報名信息
博物館內的“何尊”青銅器
活動時間
7月16日(周三)14:00-16:00
活動地點
上海人民城市實踐展示館
(安浦路630號)
招募人數
100人,額滿即止
(報名成功后將發送確認短信,
憑短信專屬確認碼參與活動)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報名
資料丨軒文
編輯丨陳露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