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兩部門推出數據流通交易合同示范文本
本報訊 記者萬靜 為破解當前數據流通交易效率不高的難題,國家數據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日首次推出數據流通交易便利化舉措,發布針對四類典型數據流通場景的合同示范文本,旨在為相關經營主體提供標準化參考,降低協商成本,提升交易效率。
數據交易是數字經濟時代大數據領域的新型交易形態,2020年7月被納入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發布的第一批108條大數據新詞。截至2023年11月,我國數據交易市場規模達877億元,占全球數據交易總量的13.4%。國家數據局通過《“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等政策推動交易制度創新,計劃到2026年實現交易規模翻倍增長。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三大區域集群貢獻全國54.2%的交易規模,金融行業占據35%的市場份額。
據悉,目前我國主要存在四類典型的數據流通交易場景:數據提供方向接收方直接提供數據、數據委托方交由受托方處理、多方共同參與數據融合開發,以及由數據中介方促成交易。此次發布的合同示范文本正是圍繞這四類場景進行定向設計。
據國家數據局政策和規劃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相關企業反饋顯示,示范合同的應用將大幅降低數據流通交易的協商成本。下一步,我國將深入推進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建設,支持在北京、浙江、安徽等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落地一批示范文本應用場景,支持數據交易機構、行業龍頭企業等優先將示范文本作為標準模板,進一步提高數據流通交易效率,促進數據價值釋放。
在各行業加速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此舉將有助于推動我國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加快構建高效、合規的數據流通體系,進一步釋放數據價值,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法治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