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徐永來 周歡 人民政協報記者 江迪
近日,第一批高郵大蝦開始上市,拉網、分揀、上岸,蝦塘旁變得非常忙碌,一輛輛生鮮車將青殼白肚、個大體肥的高郵大蝦送往市場,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水產品的需求。
江蘇省高郵市政協常委、揚州高郵湖強盛漁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強指著蝦塘說,“好水養好蝦,這蝦塘里的水,我敢喝?!边@份底氣和自信的背后,是高郵市委、市政府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生動縮影,是大力推進高郵大蝦生態養殖之路的成果彰顯。
高郵大蝦,學名羅氏沼蝦,1992年引入高郵養殖,逐漸發展成為當地重要的富民產業。然而到了2018年前后,由于藍藻滋生和養殖尾水排放超標等環境問題,高郵大蝦養殖面臨發展瓶頸。在此背景下,如何在減少農業面源污染的同時持續提升經濟效益,成為高郵水產養殖亟須解決的核心問題。
高郵市政協始終高度關注“三農”工作,將其作為重要履職方向,高郵大蝦的未來發展也成為重要研究課題,全體政協委員積極調研、認真思考,尋求高郵大蝦轉型之路?!凹热粋鹘y養殖方式不行了,那能不能憑借科技手段,換一種養殖方式呢?”扎根水產行業三十余載的高強說干就干,他專門到揚州向高寶邵漁管會的朋友討教技術,把農業農村局的專家請到養殖水面現場指導,虛心地向老漁民、養殖能手、水產品經紀人等方方面面的行家里手請教,還多次拜訪高校和里下河農科院,邀請專家教授赴塘口進行技術指導,逐漸形成了“生態養殖”的概念。
高強和農業農村界別委員一道,深入養殖塘口,推廣“兩降一禁”的養殖模式,即降低飼料和藥物的使用,禁止使用抗生素,減少水體污染,破解尾水排放難題,提高大蝦品質,他還參與制定了高郵大蝦的養殖標準。高郵市政協借助提案、社情民意、有事好商量、大會發言、小組活動等形式,提倡低密度、高品質、高效益的高郵大蝦生態養殖模式。
高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在全市大力推廣標準化、科學化的高郵大蝦生態養殖模式,通過降低養殖密度、降低飼料蛋白含量、塘內種植水草凈化水質來保證大蝦的品質。今年4月,以高郵大蝦為主體的漁業綠色循環發展項目成功入選2025年國家漁業綠色循環發展項目立項名單,爭取到中央資金1億元,為江蘇省唯一。截至目前,以高郵大蝦為主體的項目已累計獲得國家、省財政扶持資金1.7億元。高郵榮膺“中國生態大蝦之都”稱號,高郵大蝦入選農業農村部“三品一標”典型案例。
高郵市政協委員、甘垛鎮副書記王開宏笑著介紹:“蝦塘水質富養化減少了,尾水排放達標了,蝦的品質上來了,高郵大蝦變為生態蝦、富民蝦。”市場交易價格由前幾年的20元/斤升到20元/只,推動了“按斤賣”向“按只賣”轉變,實現了生態與經濟效益的雙贏。大蝦養殖畝均純效益近5000元,年產值近40億元,帶動近10萬人就業。
“高郵大蝦口味鮮美、簡單易做,白灼、紅燒、椒鹽、蒜泥,怎么樣都好吃,客人非常喜歡,很多外地游客點名要吃高郵大蝦。”高郵市政協常委、匯富金陵大飯店總經理成杰提起高郵大蝦贊不絕口。他長期致力于高郵地標美食的推廣,把弘揚地方美食、帶動優質農副產品銷售作為履職為民的重要方式。
第二屆“高郵大蝦”節地標美食品鑒專場在匯富金陵大飯店成功舉行,蒜香、白灼、椒鹽等口味多樣化滿足食客們的無限“蝦”想,高郵大蝦的影響力和美譽度進一步提升。目前高郵大蝦銷往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無錫、蘇州、常州等多個城市,市場需求每天3萬斤,供不應求,成為盒馬新零售“寵兒”。
“市政協將充分發揮政協優勢,持續助力高郵大蝦產業發展,圍繞建強產業體系、推進品牌創建、加快綠色轉型等方面,積極建言獻策,努力讓大蝦產業更旺、生態環境更美、百姓生活更好?!备哙]市政協主席李深紅表示。
來源:人民政協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