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小龍蝦的夏天是不完整的”
“啤酒+小龍蝦,快樂回來啦”……炎炎夏日作為餐桌上的頂流代表中國“深夜食堂”里的C位小龍蝦有著無法抗拒的魅力
中國龍蝦看湖北,湖北龍蝦看潛江這一火熱美食不僅帶火了一座城市也讓龍蝦養殖戶們笑開了花每天都能銷售千余斤小龍蝦加工廠收蝦有保護價一天收入10000元以上
這個夏天來和小布一起去中國小龍蝦之鄉——潛江看看
潛江小龍蝦的前世今生
“中國小龍蝦之鄉”“中國小龍蝦美食之鄉”“中國小龍蝦加工出口第一市”……說的都是——潛江。最新數據彰顯著“潛江龍蝦”的非凡實力:品牌價值高達527.2億元,連續七年蟬聯全國小龍蝦品牌價值榜首。
小龍蝦其實并不是中國的“土特產”,《四庫全書》和《本草綱目》里從未出現過小龍蝦的身影,現在大家在潛江吃到的小龍蝦,一般指的是克氏原螯蝦,原產于北美洲。
圖/鄭越濤 陳威霖 攝
直到20世紀80年代,小龍蝦才進入中國人的食譜中。而潛江跟小龍蝦的緣分更是不淺!《舌尖上的中國》的導演陳曉卿就曾說道:“上世紀80年代的湖北潛江,油田家屬們最早開始炒制小龍蝦。”而湖北省內的吃貨們若是想去潛江吃蝦,都會特意強調“江漢油田”四個字。
圖/侯樹洋 攝
小龍蝦遠渡重洋來到中國,潛江人率先嘗新,與小龍蝦結下美食之緣。敢吃敢養,吃出了一個鮮活紅火的“小龍蝦”大產業。在小龍蝦產業中,小龍蝦已經發展出多種口味以及吃法,但油燜大蝦依舊食客們夏天夜宵桌上難忘的初心。
這道名菜的起源地,就是潛江城里一個叫五七的小地方。
1998年,五七油田附近一家毫不起眼的大排檔上,李代軍把妻子做油燜仔雞的方法“嫁接”到小龍蝦身上,成功做出油燜大蝦。紅彤彤、油汪汪的“油燜大蝦”一出,迅速風靡湖北餐飲界。
隨著潛江小龍蝦的爆火,油燜大蝦更是爬出潛江、爬上了全國各地的餐桌。
小龍蝦大產業
潛江市地勢低平,主要土壤類型為潮土土類和水稻土土類。水稻土土類多分布在低濕、濱湖地帶,主要發育于湖積母質形成的沼澤土,常年積水,為小龍蝦生長發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北緯30°黃金養殖帶,百萬畝生態稻田孕育,每一只小龍蝦都經過23項安全檢測。在潛江,龍蝦年交易總量狂飆至80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25%,綜合產值突破870億元。
從 2001 年開始,潛江市成功探索發明“蝦稻連作” 模式,開展稻田養蝦,后又發展為“蝦稻共作”模式。
“蝦稻共作”生態種養模式下,蝦與稻共生共長,減肥50%以上、減藥70%以上,實現畝平產蝦170公斤以上,水稻600公斤,畝平純收入5000元左右。
2024年湖北省推廣四季有蝦(冬蝦)養殖面積約35萬畝,養殖產量突破3萬噸。目前,潛江市小龍蝦養殖面積達94.7萬畝,建成了13個萬畝和70個千畝集中連片蝦稻共作標準化生態種養基地,形成了布局合理、集中連片、產銷功能齊全的潛江龍蝦養殖新格局。今年一季度實現小龍蝦總產量2.56萬噸、同比增長9%,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小龍蝦系列產品出口歐美 30 多個國家和地區,每年出口創匯額達3億美元;小龍蝦的養殖規模、加工能力、出口創匯連續10多年位居全省、全國第一。
小龍蝦大市場
位于潛江后湖234國道邊的中國蝦谷小龍蝦交易中心,是全國交易量最大、輻射力最廣、影響力最強的小龍蝦交易市場。市場共有660余家檔口,日均都有2000噸小龍蝦從這里出發,奔赴全國食客的餐桌。商戶楊金鑫在檔口做了五年水產生意,“現在每天大概可以賣6000斤左右,6月20日之前每天至少1萬斤左右。 ”楊金鑫說,現在的小龍蝦個頭大,肉質飽滿,吃起來最爽了。與交易市場相隔500米的蝦谷快運物流中心,也是一派忙碌景象,快運車輛整齊排列,每排12個上車口分別標注著北京、上海、成都、西安、昆明等城市名稱。清晨8點,工人們便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撿貨、搬貨、裝車,動作嫻熟而迅速。今年端午節前后,小龍蝦出貨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30%。
潛江小龍蝦品牌越擦越亮,也帶動文旅產業的高速發展。今年5月,潛江市旅游業交出亮眼“成績單”。數據顯示,潛江火車站“五一”假期5天旅客發送量為52638人次,比去年增長278.4%,龍蝦節期間到訪游客也創歷年之最,生態龍蝦城各家龍蝦主題餐館客流量“爆棚”,餐飲消費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0%,全市酒店的預訂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25%。
小龍蝦大“錢”景
在與中國蝦谷小龍蝦交易中心相距不遠的潛江市后湖管理區的萬畝蝦稻田,蝦農劉強承包了100多畝蝦田。每天凌晨2點,他與蝦農們一道在稻田里忙著起蝦,一直忙到早晨5點多鐘。他說,近幾天每天都能銷售千余斤小龍蝦,加工廠收蝦有保護價,今年小、中青的價格每斤比去年同比高1.5元左右,一天能收入10000多塊錢。劉強說,6月10號左右,田里已經種上了蝦稻,預計9月收成,一季稻谷基本可以把田租抵掉。“以前大家田里只種糧食,基本掙不到錢,蝦稻共作后,光靠賣蝦行情好的時候可以掙幾十萬。”
潛江作為中國小龍蝦產業的重要基地,近年來通過技術創新和模式升級,推動雙季輪作養殖模式成為農民增收的新引擎。2025年,這一模式在潛江得到全面推廣,不僅提高了產量,還優化了產業結構,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為了進一步從源頭解決“潛江龍蝦”季節性波動大的問題,擴大消費市場需求,2023年起,湖北省小龍蝦產業技術研究院聯合7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創新池塘精養、溫棚土池和工廠化養殖等小龍蝦特色養殖模式,探索了冬蝦養殖模式并制定技術標準,實現小龍蝦全年供應。該院副院長李明波介紹:“在冬季蝦養殖方面,已獲得4項技術專利,為地方民營水產企業發展打通了技術壁壘。”
小龍蝦養殖的不斷創新進步,也催生了潛江龍蝦加工業的發展,如今,潛江48家小龍蝦規上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80萬噸,年加工產值270億元。“潛江龍蝦”綜合產值已突破870億元,從業人數超過22萬人,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高達527.2億元,成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
你可能不知道
中國人嗦的小龍蝦里
每4只小龍蝦就有1只來自潛江
(來源:湖北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