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蟬鳴,聲聲入耳。
暑假拉開序幕,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三垛鎮司徒小學一片熱鬧歡騰:孩子們有的在游戲,有的在觀看影片……這所鄉村小學為留守、困境兒童筑起一個溫暖的避風港。
司徒小學是一所鄉村小規模學校:距高郵城區27公里,在校生53人,其中留守兒童21人。“面對留守、流動、單親等家庭困難的孩子,我沒法假裝看不到。”司徒小學校長張玉明說。
心里有愛,肩上扛責。2021年11月,張玉明決意在校園內打造“留守兒童之家”。
2021年除夕,張玉明在微信朋友圈發出邀約,懇請司徒小學校友、家長朋友助力建設“留守兒童之家”。這份邀約得到了熱情回應:有人捐空調,有人買床鋪……春季學期還沒開學,張玉明和教師們就忙開了,幾間閑置教室被改造成宿舍、食堂、活動室,太陽能熱水器、全自動洗衣機也一應俱全。
“家”的雛形初現。2022年春季學期伊始,13個孩子便住了進來。這些孩子多是家庭經濟困難或無人照料的學生。周一至周五,他們在這里免費吃住。“我和另外一位教師住在‘留守兒童之家’,每天放學后,我們一起吃飯談心,組織活動,傾聽他們的心聲,分享他們的點滴。”該校教師翟高敏告訴記者,自“留守兒童之家”成立起,學校便安排離家遠的教師住在學校,既解決了交通難題,更肩負起孩子們的照護輔導之責。
扎根鄉村三十七載的張玉明把學生視如己出。司徒小學食堂阿姨崔付英說,在“留守兒童之家”里,床和被褥質量上乘,孩子們每天吃的食材也都很新鮮。
在守護孩子們成長的日子里,張玉明始終秉持平等、尊重的理念。每逢傳統佳節,學校都會把孩子們聚在一起,做湯圓、包粽子、吃月餅,一起分享成長的快樂,驅散心中的孤寂。春節前夕或“六一”前后,張玉明總不忘給孩子們添置新衣裳,“我要讓他們體體面面地走在大街上”。
“張玉明校長牽頭打造的校園‘留守兒童之家’,既扛起了家庭教育落下的責任,也彰顯了教育人的站位和擔當。”高郵市教育體育局局長徐曉君說。
《中國教育報》2025年07月10日 第02版
作者:通訊員 李大林 殷英 本報記者 王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