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走進南陽市宛城區溧河街道陳官營村,連片的現代化蔬菜大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棚內空心菜舒展新葉、黃瓜藤蔓攀爬架竿、奶白菜長勢旺盛……這片“菜園子”正成為村民增收的“錢袋子”。近年來,該村黨支部以“紅色引擎”驅動綠色發展,通過“引能人、強科技、建機制”三措并舉,讓傳統蔬菜種植煥發新生機,書寫了“黨建強、產業旺、百姓富”的生動篇章。
能人帶動激活“一池春水”“多虧劉師傅手把手教技術,現在咱也是種菜好手了!”正在大棚里采收奶白菜的村民余躍中笑著說。近年來,陳官營村黨支部精準實施“能人回歸”工程,三顧茅廬請回在外打拼20年的蔬菜種植能手劉銀山。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流轉土地建設26個標準化大棚,創新“三季輪作七茬收獲”種植模式,使大棚年產值提升300%。村黨支部建立“1+N”幫扶機制,黨員致富帶頭人白天在地頭示范,晚上在村部授課,培養出12名本土技術員,帶動村內多戶村民實現“流轉收租金、務工掙薪金、經營賺現金”的多重收益。
智慧農業擦亮“金字招牌”“黨支部幫我們對接農業技術部門,去年從云南引進的意大利生菜畝產提高30%,價格比普通品種高1.5倍!”劉銀山指著棚內長勢喜人的新品蔬菜介紹。村黨支部聯合農業部門成立“技術攻關黨小組”,先后引進12個優質品種,推廣滴灌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帶動種植規模從20畝擴展至100余畝。如今,大棚蔬菜直供商超,“黨建+科技”讓“小菜籃”變身“大產業”。
紅色堡壘筑牢“發展根基”“我們還正在探索準備發展觀光采摘農業。”村黨支部書記黃艷梅指著規劃圖介紹。該村持續深化黨建引領,把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設立黨員示范棚3個,開展“技術擂臺賽”激發創新活力,組建產業黨小組,定期研判市場趨勢,如今的陳官營村,蔬菜大棚不僅鼓足了村民的“錢袋子”,豐富了市民的“菜籃子”,也生動詮釋了“產業興旺”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下一步,溧河街道將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高效能治理路徑,不斷完善“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模式,持續深化“組織引領促動、黨員示范帶動、村民參與互動”的富民強村路線,奮力書寫產業興旺、鄉村富美的新篇章。(圖/楊霏)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