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淅川縣九重鎮,蟬鳴陣陣,綠意蔥蘢。在武店村小學校園里,躍動著高校學子的青春身影。這活力景象,源自省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主動架橋,成功對接南陽醫專和周口師范學院兩支力量,為鄉村教育注入汩汩活水。
7月2日至4日,武店村小學,氣氛熱烈,南陽醫專口腔醫學系團總支“青耘鄉村”志愿服務隊如期而至。操場上,防溺水演練正酣:大學生志愿者邊講解邊示范心肺復蘇,村民和孩子圍攏在一起認真學習。教室里,“微笑渠首”口腔健康課趣味開講:孩子們托著下巴,好奇地盯著牙模學刷牙,笑聲中護牙知識悄然入心;隔壁簡易義診點,醫學生貓腰為村民仔細檢查牙齒。河岸邊,一抹抹“志愿紅”點綴綠意,“綠水青山”環保理念宣傳與實踐活動將師生和渠首學子們的熱情再次點燃,通過垃圾分類知識講解、節約用水用電宣傳、減少塑料使用倡議等活動,讓大家深刻認識到個人行動對環境保護的意義。普通話課堂繞口令聲聲入耳,“變廢為寶”手工坊創意飛揚,“點亮心燈”行動為孩子們送去書籍與溫暖。在短短三天內,這支專業隊伍將健康與知識的種子深植沃土,服務群眾超200人次。
另一場由駐村工作隊促成的藝術啟蒙在武店村小學悄然綻放。周口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的8名卓越班學生志愿者,開啟了為期10天的“音舞美育,筑夢山村”支教之旅。音樂教室里,稚嫩的歌聲第一次嘗試著和聲,音符在跳躍;美術課堂上,五彩畫筆描繪著山外的世界;書法室內,墨香縈繞,孩子們屏息凝神感受筆畫的力道;舞蹈空間中,手勢翻飛,律動十足。60余名鄉村孩子,在志愿者引導下初探藝術的奇妙世界,眼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光芒。駐村工作隊著眼長遠,積極協調資源,推動建立高校與村小的長期美育幫扶機制。
省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深入調研、主動對接,精準定位高校資源與鄉村需求的結合點,架起了一座高效務實的“引智橋”。南陽醫專帶隊教師深有感觸:“工作隊的精準對接,讓我們的服務真正‘落了地’,效果倍增。”周口師范支教隊長感慨:“孩子們的笑臉就是對我們最好的回報。”
“高校的智慧與青春,是點亮鄉村未來的火種。”省委組織部派駐九重鎮武店村第一書記穆洪竹堅定表示,“引智下鄉、育人興鄉,是我們踐行使命的重要路徑。這不僅是播撒希望的種子,更是培育鄉村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我們將持續深化校地合作,讓更多這樣的‘星火’,匯聚成照亮振興之路的璀璨星河!”(來源:淅川縣委宣傳部 作者:盧晉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