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尊界超級工廠,1800臺智能機器人有序移動,焊花飛濺間,尊界S800的車身輪廓漸顯;在蔚來先進制造新橋二工廠,依托先進的自研工業AI算法,多平臺多車型可同時在線生產,平均一分鐘下線一臺車。
從陸地到天空,合肥駱崗公園上空無人機旋翼輕轉,穩穩懸停,江淮入局低空夢想;蚌埠航天企業車間里,衛星部件正在被精雕細琢,預備一場飛天圓夢。
全柴動力金加工分廠的J3生產線上一片忙碌景象,“全柴5G+工業互聯網數字化工廠”讓這家傳統重型機械企業更顯活力;在蚌埠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薄如蟬翼的柔性玻璃折射科技光芒;在黃淮海種業科技谷的智慧大屏前,墑情數據一覽無余,讓土地的脈搏與科技相連......
今天的安徽,智造的光,正從車間、田野、云端,透亮地照向未來。
科技入局 讓汽車制造更“智”造
巨型機械臂從數百個車身中精準抓取目標,輕巧放置到裝配位,“這縮短了20%的工藝距離。”蔚來制造公共事務負責人楊易介紹道。
在蔚來先進制造新橋二工廠,全球首創的智能化RGV立體庫被比喻成一個巨型“抓娃娃”機。庫存無需“先進先出”,而是按需“抓取”,縮短了排序時間,減少生產停頓。“高柔性、模塊化實現對個性化生產的快速響應,在保證個性化用戶選擇的基礎之上,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
90公里光纖構成“神經中樞”,打造“100G高速公路”,連接工廠“智慧大腦”,在蔚來全鏈路數字化智能工廠內,80%制造場景實現AI智能決策。工廠生產高度自動化,整座工廠可在“黑燈”狀態下實現正常運轉。
數字化為新能源汽車“智”造鋪就發展高速路,企業創新也不斷推動核心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汽車行業再次成為科技創新的制高點,因為技術在不斷創新,它是信息技術、人才及汽車等融為一體的創新。”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表示。
上市首月,豪華新能源轎車尊界S800旗艦轎車大定突破6500臺,創造中國百萬級豪車市場新紀錄。“創新技術攻關,痛并快樂著。”江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羅世成說。
尊界超級工廠是江淮汽車與華為攜手打造的集數字化研發、綠色低碳智造、品牌體驗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世界級智能工廠。工廠產線配備超過1800臺智能機器人,實現沖焊涂總全面自動化與數字化,同時支持智能柔性定制能力。基于華為iDME工業數據模型驅動引擎技術,工廠每秒采集30萬條數據,通過大數據持續優化迭代工廠的生產流程與工藝經驗,實現常造常新、自我進化。
2024年,安徽汽車出口量躍居全國第一,全國每出口4輛汽車就有1輛“安徽造”。2025年前五個月,安徽汽車出口量繼續保持全國第一。這其中離不開協同聚力,全產業鏈鏈條的發展。
在距離江淮汽車整車廠不到20分鐘車程的半徑內,集聚了不少供應鏈企業。華霆(合肥)動力技術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家,是國內領先的獨立第三方pack企業。
“作為動力電池系統供應商,我們位于產業鏈的中游,上游是電芯,下游是整車廠。合肥區位優勢明顯,公司落戶合肥以后,明顯感受到合肥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愈發完整,產業集群聚集,帶來的競爭優勢明顯。”華霆動力總裁王揚向記者介紹道。
“蔚來致力于打造高效產業鏈,不斷壯大朋友圈,我們的總裝車間連廊直接聯通供應鏈伙伴的工廠”。李斌說,堅持長期主義,追求共進共贏,與合作伙伴深度綁定基于共同成長的高技術、高質量目標,是構筑強大而有活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的必由之路。
全球首個大規模應用AGV智能裝配島,蔚來“飛地”智能裝配島 □企業供圖
心向翱翔 水天共閃耀
交通樞紐、老工業城市、農業大市等,這些是蚌埠市的老標簽。
2019年第一家商業航天企業九州云箭落戶;2020年大洪山火箭發動機試驗場建成投用;2023年5月正式發布蚌埠市商業航天產業發展規劃;2023年8月8日中國·蚌埠商業航天產業園開建;2025年九州云箭、凌空天行、深藍航天、星河動力、橢圓時空、易科奇等項目將陸續進駐......這座淮水之濱的珠城早已悄然闖入航天賽道,河畔明珠閃耀于古老的飛天夢想。
去年6月,在酒泉東風發射場,國內首次10km級別飛行回收-試驗完成,這次試驗所使用的三臺龍云液氧甲烷發動機,正是“蚌埠造”。
“推力室是火箭發射過程中完成推進劑能量轉化和產生推力的組件,相當于汽車的發動機。傳統的推力室需要開模鑄造、鍛造,而我們自主研發的推力室則使用3D打印技術,將生產周期從半年縮短至23天左右,極大降低了制造成本。”深藍太空航天科技(蚌埠)有限公司致力于火箭推力室的研發與制造,該公司副總經理馮光光向記者介紹。
蚌埠凌空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提供火箭及高速飛行器設計的全鏈條服務。該公司總經理楊巍介紹,“火箭除動力系統外,還要防熱系統、結構系統、電氣系統等,這些我們都可以提供”。
聚星成鏈,才能鏈上開“花”。蚌埠市高標準建設中國(蚌埠)商業航天產業園,按照“1+4+N”布局,即建設1個商業航天科技創新中心,4個基地火箭發動機生產基地、衛星制造基地、可回收商業航天飛行器總裝基地、新材料生產基地,以及N個商業航天產業融合平臺和應用場景,構建科技、研發、孵化、制造、服務運營等新型業態,讓產業發展有了堅實載體。
“蚌埠發展商業航天有諸多優勢,地理上位于長三角地區,適合承接產業溢出;工業基礎好,利于構建全產業鏈生態體系;大洪山是火箭發動機的天然試驗場。”蚌埠市禹會區副區長胡海波介紹道。
“這臺正在演示的‘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由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運營,主要面向城市內低空中短途交通需求,具備無人駕駛、智能導航、精準起降等功能,可以廣泛應用于載人交通、旅游觀光、物流運輸等場景”。螺旋槳轉動,一架擁有16組螺旋槳的無人機緩緩離地,輕盈的身影平穩升至50米左右的空中,即將俯瞰低空經濟“超級實驗場”合肥駱崗公園。合翼航空運營總監章昱輝站在“停機坪”外,向觀眾介紹無人機在未來如何與你我的生活相連接。
“合肥低空經濟的騰飛,深植于合肥依托國先中心所構建的創新生態與制度支撐”。國先中心(合肥)執行主任程羽介紹說,作為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國家發展改革委部署設立的首批國先中心之一,自2022年11月率先掛牌運行以來,積極探索“事業單位+共性技術研究院+市場化公司”模式。2024年8月,合肥市委、市政府決定將國先中心提級為市政府直屬創新型事業單位,重塑功能定位,強化機制、人員、資金保障,加快實體化運行。
依托合肥駱崗空中交通運營中心,合翼航空接下來將在駱崗公園正式開展EH216-S低空觀光商業運營,打造低空經濟商業運營樣板。“公司致力于成為多元化低空運營管理平臺,覆蓋低空文旅觀光、空中物流配送、高空消防應急、無人機行業應用等多重場景。”合翼航空總經理李曉娜介紹。
□企業供圖
工廠田野的科技內核
“原先下線一臺成品發動機耗時140秒,如今僅需112秒,這意味著每天可以增加60至80臺的產能。”全柴國六智能化工廠生產調度員趙玥指著眼前的生產線介紹。
安徽全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與共和國同齡的內燃機制造企業,在數字化浪潮和市場競爭中,這家老企業積極邁向“5G+工業互聯網”。
廠房天花板上的一根梁上粘著一只白色盒子,正是這個5G室內分布系統讓生產車間里的重型加工設備通過無線終端接入設備。“龐大的電子數據圖譜實現了對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為精細化調試與新技術研發提供精準導航。”公司總經理助理、技術中心主任余磊說。
“我們還將企業上游的800多家供應商逐步融入工業互聯網平臺,各類零部件的物流、倉儲、質控信息盡在掌握。這讓企業推行精益生產管理成為可能。”全柴動力信息中心主任許昌宇介紹。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柴發動機銷量同比增長15%,其中海外出口同比增長50%。
在宿州種業科技谷,農技專家輕點鼠標,示范田的作物三維模型旋轉顯現在智慧大屏上,一切信息盡在掌握。
黃淮海地區是我國的重要糧倉,種植模式以旱糧作物為主,如小麥和玉米(或大豆)。宿州市作為黃淮海區域中的關鍵育種區和產糧區,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據介紹,目前宿州市大力發展種業科技創新,在宿州國家現代農業園區內已初步建成黃淮海(宿州)種業科技谷,加速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
“我們在這里種植5萬余份大豆材料,篩選出高產優質多抗新品系32個,這些新品系蛋白質含量較常規大豆提升9%以上、單產提升10%以上......”南京農業大學大豆生物育種中心負責人段凱旋介紹。
近年來,宿州市以種業科技創新為核心,依托種業科技谷加速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目前,南京農業大學大豆生物育種中心、中國農業大學國家玉米改良中心等十余家科研機構及種業企業相繼落戶,形成了集研發、孵化、產業化于一體的創新平臺。
黃淮海(宿州)種業科技谷項目于2022年6月破土動工,錨定建設集產業融合、產學研、育繁推、種管收銷系統化的農業綜合運營體目標。截至目前,該項目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3億元,涵蓋研發區、種植區、種糧處理中心、智慧農業數字化平臺等核心板塊,并于2024年9月正式建成運營。(記者 沈思佳)
種子谷實驗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