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作出部署,是新時代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集中力量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的重大改革,有利于解決科技創新力量和優勢資源分散、重復、低效配置問題,激發各類創新主體內生動力和廣大科技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事實表明,經濟大國不等于經濟強國。一個國家長期落后歸根到底是由于技術落后,而不取決于經濟規模大小。”我國作為經濟體量世界第二的發展中大國,在百年變局中謀求和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必然同時面臨科研基礎自身積累不足、科技霸權封鎖圍堵打壓、搶占科技制高點速度比拼等嚴峻現實考驗。只有把創新資源和力量統籌組織起來,在國家重大需求和戰略必爭領域形成整體優勢,打贏事關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科技之戰,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安全、贏得發展主動。
從我國歷史經驗看,集中力量辦大事是科技走向自立自強的重要法寶。新中國在一窮二白的內部基礎和全面封鎖的外部環境下,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干出了“兩彈一星”等一大批國之重器。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探索和用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舉國體制,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我國在主要科技領域和方向上不斷取得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但是,我國科技發展總體上還處在將強未強、不進則退的關鍵階段,不少關鍵核心技術仍受制于人,必須傳承和用好集中力量辦大事這一法寶,加緊解決“卡脖子”問題。
從科研范式變革看,大科學時代必須集中創新資源和力量開展科技攻關“大會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學研究向極宏觀拓展、向極微觀深入、向極端條件邁進、向極綜合交叉發力,不斷突破人類認知邊界。”科學研究形態已經告別單槍匹馬、手工作坊式,進入分工協作、整體推進的大科學新階段。當今世界,國際科技競爭正日益演化為創新體系的競爭,哪一種創新體系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創新資源和力量分散、重復、低效的問題,哪一種創新體系就更能適應現代科技攻關的需要。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核心目標就是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適應并引領科技創新大聯合、大協作、大攻關。
從大國科技競爭看,統籌創新資源集中攻堅才能跑贏“搶占科技制高點”這場世界變局爭奪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競爭就像短道速滑,我們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最后要看誰速度更快、誰的速度更能持續。”當前,科技革命與大國博弈相互交織,高技術領域成為國際競爭最前沿和主戰場,特別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等前沿科技集中涌現,正以前所未有、超乎想象的速度和沖擊力重塑全球政治經濟力量格局。唯有總體謀劃、聚力攻堅、以快制快,在傳統領域縮小差距、追上并跑,在新興領域避免代差、力爭領跑,才能掌握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主動,確保我國現代化進程不會被遲滯甚至打斷。
(摘自《〈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輔導讀本》)
來源:共產黨員網
初審:李佳月
復審:魏興瑤
終審:孟 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