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運動場地、落實民生保障、破解群眾難題……平果市海城鄉積極引導黨員干部下沉基層,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用實際行動書寫“民生答卷”。
為了營造更舒適的運動環境,滿足群眾日常運動的需求,海城鄉投資3萬余元對那海村文化站運動場地進行升級改造。主要是對運動場地面層進行翻新,使用的專用地漆不僅具有防紫外線、防霉菌、耐磨、防滑等特點,還讓動動場地更具有減震性和反彈,一定程度上減輕運動時的腿部沖擊力,更利于群眾安全、健康地參加羽毛球、籃球等各類活動。
新場地建成后,每天傍晚熱鬧非凡,群眾們或弓步接球,或躍起扣殺,有的跳繩、有的打氣排球、有的跳健身操,日均吸引約60余人前來運動,有力促進了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
“政府把老百姓的需求放心上,運動場地改造讓環境變得更靚麗,實心實意辦實事,讓大家打心眼里覺得溫暖。”常來打球的黃先生高興地說。
近來年,該鄉完成了農村供水保障工程,實現全鄉4個偏遠山區村正常供水,組織黨員干部主動認領和化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8個,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68件,累計服務群眾1000余人。始終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樁樁件件民生實事落在實處,點點滴滴小事溫暖民心,書寫了新時代民生幸福“答卷”。
走進萬康村那六屯,新修好的水泥路像銀色的絲帶,貫穿整個村莊,將每一戶人家緊緊相連。2024年完成道路硬化300米,基本實現了戶戶通水泥路,惠及200余戶村民。村民們紛紛表示,以前出門都是泥巴路,現在有了水泥路,不僅出行方便多了,家里來客人也更有面子了。
該鄉制定完善社會救助政策制度,細化工作措施,強化兜底保障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健全完善困難群眾監測預警機制。定期對16個村進行地毯式摸排,重點走訪未納入低保或特困救助供養范圍的殘疾人家庭、無勞動能力或弱勞動能力家庭、有重病患者或慢性病人的家庭等,對符合保障條件的困難群眾,及時納入相應救助范圍。扎實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政策宣講進村入戶專項行動,實現政策宣講100%全覆蓋。依托“那海嘹歌”志愿服務品牌,實行“網格員+志愿者”管理模式,開展政策宣講、志愿服務、矛盾糾紛排查等工作,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50余場次,排查化解矛盾糾紛53件,調處率達100%。
“近年來,我們完成了那海村新街150盞、擁齊村360盞太陽能路燈安裝項目,建成百譚村部道路擋土墻建設、擁良村班舊屯排水工程等項目,進一步提升全鄉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該鄉黨委副書記黃清平介紹。
海城鄉將持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改善群眾生活品質,以一項項惠民之舉,做好一樁樁利民實事,彰顯民生溫度,繪就新時代農村幸福底色。(陳燕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