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單位里,有群人總被貼上“工人身份”的標簽——他們是辦公室里打印文件的大姐,是檔案室里整理卷宗的大哥,或是后勤部門協調事務的師傅。按規矩,他們屬于工勤人員,和干部身份隔著一道無形的界限??涩F實中,不少人發現:這些沒干部身份的工勤人員,干的活卻和干部沒兩樣,甚至拿著更低的待遇,扛著更雜的擔子。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編制卡得嚴,人手卻不夠,只能“以工代干”填缺口
體制內的編制就像一道鐵閘,干部身份大多對應行政編或事業編,名額由上級嚴格把控,一個蘿卜一個坑;而工勤人員多是工勤編制,招錄相對靈活,名額也更充裕。可問題是,這些年基層的活兒越來越多,干部編制卻沒跟著增,缺口只能靠工勤人員來補。
東部某街道辦的老王,從部隊退伍后以工勤身份入職,按理說負責會議室設備維護就行??涩F在他成了“萬能替補”:寫材料的干部出差,他臨時接手整理匯報提綱;負責信訪的同事休假,他坐在窗口接訪登記;甚至黨建活動的方案,領導也讓他先擬個初稿。“科室就3個干部編制,兩個人被抽去駐村,剩下一個天天跑現場,不干咋辦?”老王的無奈,道出了很多單位的現狀。
編制是死的,任務是活的。上級布置的考核指標逐年細化,從安全生產到文明創建,從數據統計到群眾滿意度調查,哪項都不能含糊。可干部編制被嚴格控制,比如某縣市場監管局,全局負責執法的干部編制只有28個,卻要管著全縣5000多家商戶,光日常巡查就忙不過來。這種情況下,工勤人員自然成了“應急隊員”,從輔助性工作逐漸轉向核心事務,干著干部的活,身份卻還是工人。
二、崗位有分工,能力無界限,能者被迫多勞
在很多單位,工勤人員雖然身份“普通”,卻藏著不少“能人”。他們可能不會寫正式的公文,但熟悉單位的歷史沿革和業務細節;他們可能沒受過系統的管理培訓,卻懂人情世故,擅長協調矛盾。這些能力,恰恰是很多年輕干部欠缺的,也讓他們成了被依賴的對象。
某高校后勤處的趙師傅,原本是負責維修的工勤人員,卻因為記性好、人頭熟,被拉去負責宿舍分配。每年新生入學,他能憑記憶說出哪棟樓有空床位、哪間宿舍朝陽、甚至哪個學院的學生有特殊需求。時間久了,連處長都得問他:“趙師傅,今年的分配方案你先拿個主意?”后來,他不僅管宿舍,還負責協調食堂和物業,成了后勤處的“隱形管家”,干著副處長級別的統籌工作,身份卻還是高級工。
這種“能力倒逼崗位”的現象,在基層尤其常見。年輕干部流動性大,往往干兩三年就提拔或調動,而工勤人員大多在一個單位干到退休,對業務的熟悉程度遠超“過客”式的干部。比如某鄉鎮的檔案室,負責管理檔案的是工勤人員李姐,她在這里干了20年,哪個村民的低保檔案在哪一年、哪一卷,她閉著眼睛都能找到。新來的年輕干部看不懂老檔案的格式,只能讓李姐帶著干,時間長了,檔案數字化、歷史數據整理這些本該由檔案管理員(干部崗)負責的工作,全落到了李姐頭上。
更現實的是,工勤人員普遍工資低、要求少。同樣是加班,干部可能會提調休申請,工勤人員大多默默扛下;同樣是承擔額外任務,干部可能會考慮“越權”,工勤人員卻想著“領導信任”。這種“性價比”,讓單位更愿意把雜事、難事交給他們,久而久之,工勤人員就成了“多面手”,干著超出身份的活。
三、身份難突破,待遇有差距,干得越多越迷茫
工勤人員干著干部的活,最尷尬的是身份和待遇的錯位。按規定,工勤人員可以通過考核晉升技術等級,從初級工到高級工,再到技師、高級技師,但最高也只是工人身份,無法像干部那樣提拔到處級、科級崗位。工資待遇也跟著身份走,比如某省直單位,干著同樣協調工作的工勤人員,工資比同級別的干部少30%,更沒有車補、通訊補貼等福利。
這種“同工不同酬”的落差,讓很多工勤人員心里不是滋味。某機關單位的張哥,在辦公室干了15年,從打字員到會務主管,現在連單位的年度工作總結都由他執筆,可每次填表格,“身份”一欄還得寫“工勤”。有次他跟著領導去開會,被誤認為是秘書,對方遞名片時客氣地說“張科好”,他只能尷尬地糾正:“我不是科長,就是個辦事的。”
更讓人無奈的是,干的活越像干部,反而越容易被“忽視”。某縣人社局的工勤人員王姐,負責社保數據核對,因為業務熟練,被借調到審批股幫忙。她審核過的材料,準確率比正式干部還高,可年終評優時,領導卻說:“王姐雖然辛苦,但評優還是要優先考慮干部,他們需要這個晉升資本?!边@種“干得多、得不到”的現實,讓很多工勤人員陷入迷茫:“活是我干的,功勞是別人的,圖啥呢?”
其實,工勤人員干干部的活,本質上是基層人力資源錯配的縮影。一方面,嚴格的身份界限捆住了人的流動;另一方面,繁重的工作任務又不得不打破這種界限。說到底,崗位的價值不在于身份標簽,而在于能否解決問題?;蛟S,未來更靈活的用人機制,能讓那些默默付出的工勤人員得到應有的認可——畢竟,把活干好的人,值得被看見,更值得被善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