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為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屬于東盟外長的系列會議,魯比奧卻是去了。
主動涉足東南亞市場,還要排隊主張見中方外長,這一次的美國到底打著什么算盤?
48小時15場會談
王毅外長抵達的首日,日程表擠爆,連會15國外長,從馬來西亞、新加坡到柬埔寨,場場會談超時。
獨屬于中國同東盟外長的見面之外,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卻是來了。
7月8日的首次確定,魯比奧正式啟程亞洲。但終究是東盟的場子,魯比奧卻是顯得格格不入。
那他來干嘛?
首先可以確定的一點便是魯比奧的前來或是美國主動釋放,沒有忽視印太的信號。
簡單來說,魯比奧此行東盟,便是為安撫盟友。
就在魯比奧出行之前,美國剛對東南亞下狠手,對多個東盟國家加征關稅,馬來西亞25%、印尼32%、泰國和柬埔寨36%、老撾和緬甸40%。
美國突然的舉動,自然令東南亞國家人心惶惶,所以此時魯比奧去到東南亞國家,化解盟友憤怒,進而試探談判空間以“安全承諾”為籌碼,暗示關稅豁免可能。
再者便是重申印太核心地位,強調東盟是“美國區域接觸首要機制”。
算盤打得響,但既然冒這么大風險,目的卻也不止這一個。
計劃借會議分別約見王毅與拉夫羅夫,將大國博弈舞臺設于東盟主場,施壓各國“選邊站”。同時簽署美馬民用核能協議,展示技術合作籌碼。
可以說,既要試探東盟對美國的印象,同時試圖強化美國的印太戰略,同時分化中國和俄羅斯,甚至和東盟各國的關系。
不過美國這一招,先制裁后講合作,東盟卻是不理會了。
魯比奧雖高調承諾美國是“鐵打伙伴”,但東盟更關注實質利益,美國的經濟承諾太空了,美國缺席RCEP且未提替代方案,僅強調安全議題。
且魯比奧雖然是來化解盟友對美國再次加征關稅表示的憤怒,但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在會議開幕時直言全球貿易正被“武器化”,矛頭直指美國單邊行動。
而其所謂的談判空間,用“安全承諾”暗示關稅豁免,遭到馬來西亞國貿工部長明確拒絕“主權問題不退讓”。
反倒是中國態度卻是高明得多,王毅同期宣布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完成、推進南海行為準則三讀等成果,東盟全票支持深化合作。
況且,中方給的態度卻是更實質,中馬“兩國雙園”擴產、東海岸鐵路2026年通車,直接創造5萬崗位。8月1日起中國人游馬來西亞免簽,預計年度游客破500萬。
另外,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全面落地,關稅減免覆蓋90% 商品。如今又是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5周年主題年,雙方關系自然將迎來高潮。
所以魯比奧這招試圖分化中國和東盟關系,自然是有些拿不上臺面。那魯比奧想和中方外長見面,又是打著什么算盤?
美國試圖逼中國上桌
首先便是借東盟場合施壓中國“約束俄羅斯”,東盟的場子已經是中俄雙方代表第二次見面,這見面自然便是如同拉家常一樣。
所以魯比奧想要分化中俄關系怕是并非容易,而我方強調的清楚,勸和促談才是正道。
緊跟7月11日,正式確定我方王毅外長同魯比奧見面。
可以看出,雖然此時的美國雖然刀刀刺向中國,但朗普催著在7月底前敲定中美第二階段協議,而魯比奧急需一場“面子會晤”向國內交差,自然便挑上了中國。
所以魯比奧求見,表面是“談合作”,實則是要中方給臺階,以緩解美國國內對關稅反噬的罵聲,畢竟美國豆農已因歐盟200億歐元報復清單上街抗議。
但畢竟中國和美國實在不一樣。
美國對東盟征稅靠行政令,中國卻把白蘭地爭端變成多邊貿易規則示范,法國干邑反傾銷案中,中方讓34家酒商主動提價換關稅豁免,既保護本國市場,又保法國企業利潤。法國總統馬克龍表態這才是解決問題。
不過不管這中美談判結果將會如何,中方的態度終是始終如一,想談?先撤關稅,再摘籌碼!中國的門始終敞開,但踏入門內的尊重與誠意,終究得靠美方自己拾起。
參考資料:
見了!王毅、魯比奧首次會晤,吉隆坡之會將為中美元首峰會鋪路?——上觀新聞
外交部:王毅外長將于今天下午會見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環球網
美國務卿魯比奧首次亞洲之行蒙上“關稅陰影”——國際在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