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湖南頻道
游客在花海里拍照。周林鳳攝
曾經雜草叢生的石頭山、閑置的竹林地,如今成為游客爭相拍照的“天然背景板”;房前屋后的邊角地化身“一米菜園”“共享禽舍”,既美化環境又增添田園樂趣。湖南新田縣金盆鎮陳晚社區金盆窩自然村通過“六小園”建設,探索出一條低成本、高效益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走進金盆窩村,最引人注目的是依山而建的“移民印記小游園”。當地巧妙利用村內石頭山資源,將嶙峋怪石與綠化景觀相結合,配套建成觀景望鄉亭、休閑步道和奮斗亭。并配套打造了一片花海,成為周邊網紅打卡點。“這里取景框都不用調,隨便拍都出片!”首次到訪的年輕游客駱晶展示著手機相冊里九宮格美圖。
村內竹林資源也被充分利用,建成竹林小游園。竹影婆娑間,石板路蜿蜒曲折,為村民提供了納涼休閑的好去處。村民陳景峰每天都會在茶余飯后和鄰居一起來納涼“夏天這里既舒服又涼快,大家都來聊天,是最清閑最悠閑的地方。”社區總支部書記、居委主任陳偉榮介紹,通過保留85%原生竹林進行微改造,實現生態價值與實用功能雙贏。
同時,社區引導村民將房前屋后空地改造成“六小園”。門前格桑花簇擁的“花園”,屋后蔬菜滿架的“菜園”,角落圍欄規整的“果園”等等。村民駱阿姨舉著手機正在拍攝分享視頻:“我們村現在好漂亮,歡迎朋友們來我家玩。”目前,全村已打造小花園16處2600平方米,小菜園1200平方米,小果園2處350平方米,小游園3處1600平方米,小禽園1處200平方米。
這場“就地取材”的蛻變始于2023年環境整治攻堅。陳偉榮坦言,起初村民對“六小園”建設心存疑慮,社區黨員干部帶頭拆除自家危房,拿出閑散地塊。當首片“共享花園”鮮花盛開時,越來越多的村民主動加入建設隊伍。
從廢棄石山到網紅景點,從閑置竹林到休閑勝地,如今的金盆窩自然村,用其獨特的鄉村之美,詮釋著環境整治與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書寫著新時代美麗鄉村的“變形記”。(殷娜 周林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