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半年IPO全球第一 資料圖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劉詩萌 北京報道
2025年上半年過去,資本市場誰是贏家已經呼之欲出——中國香港。
Wind數據顯示,上半年港股市場共迎來43只新股IPO,與2024年上半年的30家相比增幅達到43.3%,增長接近半數。新股融資金額累計1067億港元,不僅超過了港股2024年全年的融資金額,還超越納斯達克,躍居上半年全球交易所IPO融資規模的首位。
過去幾年,受到多重因素的沖擊,這座亞洲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前景一度不被外界看好。而另一個“亞洲第一大金融中心”的有力爭奪者——新加坡則乘勢而上,2018年以來新加坡的資產管理行業規模以10%的復合年增長率穩步提升,香港的這一增速則在5%以下。到去年,兩座城市資產管理的規模已經不相上下。
如今,港股市場取得如此光鮮亮眼的成績,令很多人驚呼“香港回來了”,也使得這兩座城市對亞洲金融中心城市的爭奪又懸念陡增。英國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今年3月聯合發布的第3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報告顯示,中國香港的整體評分上升11分,維持全球第三位、亞太區第一位的排名,對新加坡的領先優勢進一步增大。
“中國香港和新加坡作為全球領先的金融中心,兩座城市各有優勢,各有發展重點,適度競爭有利于提升亞太地區金融活躍度與整體實力,對于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也具有積極作用。”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主任研究員余鵬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香港重回亞洲領先地位
過去幾年,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里,香港和新加坡的排名呈現相互交織的局面。在2023年3月發布的第33期報告里,新加坡超越香港,排名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總分比香港僅高出一分。隨后一年半的時間里,新加坡維持著領先優勢。但在2024年9月發布的第36期報告中,香港重回領先位置,也是僅僅高出新加坡1分,最新發布的第37期報告中,這一差距被拉大至10分。
“這兩座城市的評分差距經常在1分左右,競爭較為激烈。”余鵬指出,由于GFCI評價體系比較側重全球金融從業人員的問卷評分,因此對一個金融中心的主觀評價是該金融中心排名的核心。2024年以來,香港從落后新加坡到領先新加坡,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國際金融從業人員對香港金融中心主觀評價的提升,反映出國際社會對香港金融業發展報以更大的信心。
現實層面,自2024年4年中國證監會發布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10月港交所針對“A+H”推出快速通道后,內地企業赴港上市潮持續升溫。尤其是今年6月以來,港交所鑼聲不斷,26日和30日,在五天之內就出現了兩次“三重奏”,27日一天有16家內地企業遞表,創下了單日遞表數量的新紀錄。整個6月有74家企業遞表,也刷新了多年來的月度新高。
“香港正全力發揮‘雙重角色’,既助力內地企業走向全球、推動產業鏈向東南亞多元化布局,又作為國際資本進入內地市場的最佳據點,持續引進國際最佳實踐標準。”6月底,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出席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時表示。
米爾肯研究院研究部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黃華躍向《華夏時報》記者指出,中國香港過去五年十分看重科技創新及科技產業的發展,背靠中國高科技的迅速發展,如果能擔負起將科技產業化的金融服務角色,將開啟一個巨大的市場。此外,在人民幣國際化和國際虛擬貨幣領域,香港也大有可為。當然,相對于新加坡來說,香港經濟結構較為單一,比較多元化的新加坡在電子、高科技、能源等產業均有不俗的經濟增長和活力。“所以,新加坡和香港有競爭,但并不是爭奪,各有各的精彩。新加坡在跑,香港在新的定位和傳統的優勢相持下也在趕路。”他說。
金融中心如何穿越關稅風暴
在全球局勢紛繁復雜的當下,對于兩座亞洲金融中心城市而言,如何在關稅風暴中屹立不倒,是最為考驗智慧與能力的難題。
同樣是在近日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在首次以總理身份正式訪問中國期間參與了論壇的對話環節。他表示,新加坡和中美都有很好的關系,也有廣泛的聯系。新加坡政府的任務是維護新加坡的國家利益,為了達到這一點,他和同事們會保持始終一致的原則去持續地做工作,希望與中國和美國都保持良好關系,不偏向任何一方。
陳茂波也指出,香港股市2024年上漲了約18%,即使是在今年上半年中美出現摩擦的時候,港股也上漲超過15%,印證了國際資本對香港市場的信心。他提到,根據香港美國商會對于美國企業進行的調查,70%的美國企業對于香港的信任程度是持積極態度的,超過60%的受訪者認為香港的發展仍然會繼續,投資的規模仍然會增加。
而在達沃斯論壇這種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商業活動中發聲,也體現了兩座城市的管理者對于商業的高度重視。余鵬分析指出,從分項指標來看,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在競爭最為激烈的兩項是人力資本和城市聲譽,兩座城市歷期都在爭奪全球第三地位,反映出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均在爭取國際人才資源和提升城市國際形象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他建議,香港繼續發揮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及支持內地企業融資和創新重要市場作用,進一步推動內地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的有效連接,提升對腹地金融市場的服務輻射;新加坡則以提升亞太地區整體吸引力為重點,在金融科技、綠色金融、財富管理等方面制定更多促進政策,推動機構集聚和人才集聚,加快亞太地區特色金融業務發展。香港與新加坡在各領域都可加強合作,共同探討新金融業態和國際金融合作在區域落地的可行性,打造全球金融中心合作共贏的典范。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公培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