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部官網公告,將8家臺灣地區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名單,涉及航空、導彈、艦艇及潛艇等領域。這一動作猶如精準手術刀,直擊臺當局“以武謀獨”的核心命脈,引發島內震動。
被制裁的8家企業來頭不小。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臺軍“經國號”戰斗機、“勇鷹”教練機的主要制造商,還參與美軍F-16戰機維護升級。中山科學研究院更不得了,臺軍的“天弓”防空導彈、“雄風”反艦導彈、“雷霆2000”火箭炮等關鍵武器都出自這里。經緯航太科技公司和仲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則是臺灣無人機產業的主力,經緯航太甚至宣稱要研發100%臺產軍用無人機。國際造船、中信造船、龍德造船三家企業包攬了臺軍艦艇建造,從兩棲船塢運輸艦到導彈巡邏艇都在他們的業務范圍內。就連生產防彈衣的攻衛股份有限公司,也被爆出從大陸進口材料偽造“臺產證明”。
臺灣地區(資料圖)
這些企業看似在搞“防務自主”,實則對大陸供應鏈依賴極深。就說稀土,臺灣每年從大陸進口超6000噸,其中約10%直接用于軍工生產。中山科學研究院研發的導彈,發動機耐高溫部件必須用大陸的釹、鏑等重稀土。漢翔航空的“勇鷹”教練機復合材料,也離不開大陸的鑭系元素。無人機領域更是如此,經緯航太的無人機電機磁鐵全靠大陸供應,仲碩科技的“飛魚”自殺式無人機同樣依賴大陸零配件。就算臺當局推行“非紅供應鏈”,想從其他地方采購同質產品,成本也要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比如無人機云臺系統,換成澳大利亞的產品,價格直接翻番。
大陸這波制裁,直接掐住了臺灣軍工的脖子。先說航空領域,漢翔航空的無人機研發和戰機維護升級都得用到大陸的稀土和關鍵零部件,沒了這些,“經國號”戰機的后續改進和新機型研發都得卡殼。導彈方面,中山科學研究院的“天弓”“雄風”系列導彈,雷達導引頭離不開鎵,紅外傳感器離不開鍺,這些材料大陸占全球市場的大頭。沒了供應,導彈的精確制導和性能穩定都成問題。艦艇建造同樣麻煩,臺軍的“海鯤號”潛艇項目本來就因日本斷供高強度鋼材擱淺,現在又沒了大陸的稀土合金,永磁電機造不出來,潛艇下水更是遙遙無期。就連攻衛股份的防彈衣生產,沒了大陸的防彈纖維布,臺軍士兵的防護裝備都得縮水。
臺灣地區(資料圖)
國防部對“臺獨”的警告從來不含糊。之前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就強調,民進黨當局只要搞“臺獨”,就不會有和平,他們挑釁得越歡,就滅亡得越快。在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問題上,解放軍一旦出手,必是重錘猛擊。這次制裁,就是對臺當局“以武謀獨”的嚴正警告。如果賴清德之流還不收手,繼續與外部勢力勾連推進軍事對抗,大陸的反制措施只會越來越嚴厲。
這波制裁還釋放出一個信號,大陸不會容忍任何一邊吃大陸飯、一邊砸大陸鍋的行為。這些被制裁的企業,明明依賴大陸供應鏈,卻配合臺當局搞“臺獨”,這次被列入名單,就是給其他想玩火的企業敲響警鐘。而且,大陸的反制手段是全方位的,除了經濟制裁,還有軍事威懾。解放軍雙航母編隊現身西太平洋、戰機繞飛臺島,都是對“臺獨”分裂勢力的有力震懾。
對臺灣民眾來說,臺當局把大量資金投入“國防預算”,買的卻是美國二手武器,連防彈衣材料都要走私,實在是得不償失。大陸的制裁讓島內看清,誰在真正掏空臺灣。與其跟著臺當局搞對抗,不如回到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正軌上來,這才是臺灣的福祉所在。
臺灣地區(資料圖)
總之,大陸這次制裁8家臺軍工企業,是精準打擊“臺獨”的關鍵一招。它不僅削弱了臺當局的“以武謀獨”能力,也向國際社會表明了中國維護國家統一的堅定決心。任何試圖分裂國家的行徑,都將遭到歷史的審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