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區委宣傳部組織召開媒體交流會,邀請新華社、北京日報、北京廣播電視臺等中央及市級媒體16名記者齊聚延慶,共話宣傳合作,共謀傳播新篇。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宋豪杰與記者深入交流,凝聚起講好延慶故事、傳播延慶聲音的共識與合力。
會上通報了2025年上半年延慶新聞宣傳工作情況。與會記者圍繞延慶宣傳進行了深入交流。
“跑延慶四年,這里不缺資源,每寸土地都有故事。”新華社記者李春宇感慨,從冬奧會場到長城腳下,從世園花海到鄉村民宿,延慶的三張“金名片”在媒體視角下愈發鮮活。北京日報記者李瑤則以“180篇報道”的成績單印證“延慶是新聞富礦,永遠有新的挖掘角度”。
圍繞下半年宣傳重點,與會記者展開熱烈討論。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我區將緊扣“五個周年”時間節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一周年、北京申冬奧成功十周年、“兩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龍慶峽冰燈四十周年、抗戰勝利八十周年,聯動長城、世園、冬奧三張“金名片”,打造“四季有主題、全域皆場景”的傳播體系。
交流中,記者們也對延慶未來的新聞宣傳提出希望。人民網記者尹星云關注新媒體創新內容,他說:“短視頻時代,延慶的23℃夏天、長城滿月等瞬間,更能打動人心。”
座談中,宋豪杰認真記錄記者們的意見建議,不時與大家探討交流。他說,延慶期待與媒體構建“1+1+N”共創機制,以央媒平臺為引領、區級融媒體為支點,聯動網絡達人與基層宣傳員,讓專業報道與民間敘事同頻共振。“我們不僅要讓世界知道延慶的美,更要讓人們讀懂美的背后,是生態守護的執著、文化傳承的堅守、創新發展的魄力。”
“從‘模糊的遠方’到‘四季分明的寶藏地’,延慶的形象升級,離不開每篇報道的溫度。”宋豪杰坦言,希望媒體繼續踐行使命,深挖長城文化帶建設的“領頭雁”經驗、后冬奧遺產利用的“延慶樣板”、生態價值轉化的“兩山實踐”。
交流中,區融媒體中心承諾將升級“語料庫”,為記者提供更精準的素材支持;區委宣傳部則表示,將建立常態化線索共享機制,讓每個值得被看見的故事都不被錯過。
會前,記者們前往井莊鎮柳溝村,實地探訪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在柳溝村,大家從咨詢站了解“百千工程”整體發展情況,在大舞臺觀看群眾文藝展演,漫步奧萊商業街體驗深山市集與郵政文創店,走進鳳凰書院感受古城煙火市集,還在豆腐工坊親手體驗豆腐制作。傳統民俗與現代業態的交融,讓記者們直觀感受到鄉村振興的活力與溫度。
隨后,眾人移步世園國際旅游度假區,參觀浙江園黨建教育基地、古生物研學基地及隆慶街手工坊,深入了解“后世園”的創新利用成果。會后,記者們還走進“世園之夜”消夏藝術節,在流光溢彩中感受延慶的夏夜魅力。“這里的山水是底色,故事是靈魂,而我們,永遠是忠實的記錄者與傳播者。”大家紛紛表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