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12日,參加“知東匯西:中美青年共話未來”活動的25位中美青年代表在本次活動的首站北京開啟深度體驗和對話。從校園課堂到外交殿堂,中美Z世代正用親身體驗打破認知壁壘。
7月11日,青年代表們走進外交部藍廳旁聽例行記者會。會后,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和他們進行了面對面交流。“當毛寧女士走向我們時,我真的很激動。”美國賓州西徹斯特大學的吉娜?埃吉托(Gina Lynn Egitto)回憶道。當晚,毛寧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分享此次會面時寫道:“和美中兩國大學生進行了一次愉快的交流。”
7月11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分享與“知東匯西:中美青年共話未來”活動青年代表的會面(網絡截圖)
在北京期間,青年們還參訪了中國農業大學,世界糧食計劃署駐華辦公室、美國駐華大使館等國際機構,以及騰訊、小米等中國企業。
在中國農業大學,他們深入了解了中國鄉村發展的經驗與變革;在世界糧食計劃署駐華辦公室,他們就全球糧食安全等議題展開研討;在美國駐華大使館,就增進兩國相互理解進行了建設性對話。
“過去接觸的多是美國主導的國際援助模式,這次深刻體會到中美視角融合的重要性。”美國東田納西州立大學的可蘭?涅維斯-諾埃爾(Kiran Alexis Nieves-Noel)分享道,“美國的援助通常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而中國更側重自下而上的路徑,雙方可攜手找到最佳結合點,為民生支持帶來更顯著的成效。”
7月10日,中美青年代表來到世界糧食計劃署駐華辦公室參訪(尹康/攝)
在騰訊,他們體驗了騰訊元寶與騰訊混元3D等創新應用,與騰訊員工就AI時代的智能工具進行了深入交流。在小米工廠體驗試乘之后,來自印第安納大學網絡安全和全球政策專業的埃里克?拉爾森(Erik Michael Larson)顯得尤為興奮。“小米工廠的自動化流程和騰訊的數字創新徹底顛覆了我對中國科技產業的想象。這些體驗比任何課堂案例都更生動、更深刻。”拉爾森說。
7月10日,中美青年代表在亮馬河乘坐游船體驗水上之旅(尹康/攝)
除了參訪機構,青年們也走進了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拉爾森笑著說道:“來之前,我對中國的印象還停留在課本里的描述,現在才真正看見普通中國人的生活。”
當亮馬河游船上裸眼3D屏幕驟然亮起的瞬間,韋恩州立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邁克爾?巴齊(Michael Alexander Buzzy)激動地舉起相機捕捉。在他看來,北京的魅力在于它讓歷史與未來成為可以觸摸的實體:“在這座城市,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遇見的是歷史還是未來。”
7月12日至23日,代表團將赴西安、蘇州和上海繼續參訪,并在蘇州參加“中美未來外交官”夏令營。
“知東匯西:中美青年共話未來”活動由中國外文局美洲傳播中心(北京周報社)、美國國際學生會議、西交利物浦大學共同主辦,西安交通大學協辦。參與活動的25名中美大學生由美國國際學生會議“第五屆中美學生會議”項目組織。
責任編輯:李芳芳
設計排版:盧一凡
歡迎訂閱!
復制鏈接至TB:
【淘寶】https://m.tb.cn/h.Uk9jgPF?tk=K2kRdfgvr8z CZ0001
「《北京周報》全年電子雜志訂閱 1—52期 PDF文件
贈筆記本禮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