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正值高校畢業生離校前找工作的關鍵沖刺期,一項名為“宏志助航計劃”的就業服務引發廣泛關注。該“計劃”為有就業意愿但尚未落實畢業去向的畢業生建立了實名幫扶臺賬,并在他們離校前再精準推薦3至5個針對性強的崗位,為一面離開熟悉校園、一面又要邁入陌生職場的畢業們提供了從專業技術到心理調整多方面的幫助。最近一段時間,各地各高校都在持續實施這類“不斷線”的就業服務,真真切切地幫離校未就業的畢業生們去敲開求職的第一塊磚。
就業所及,范圍很大。在高校畢業生結構性矛盾凸顯的當下,加強就業指導服務無疑是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抓手。一次次的政策發布中,“實名幫扶臺賬”多次出現,就業服務更是覆蓋“離校前”“離校后”兩個關鍵階段。如國務院辦公廳7月9日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大穩就業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即強調離校后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對未就業的困難畢業生建立實名幫扶臺賬,提供“1131”就業服務(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職業指導、3次崗位推薦及1次培訓或見習機會),持續做好跟蹤幫扶。
許多高校畢業生對個人優勢和行業情況缺乏系統認識,就業能力培訓便成了就業服務的重要一環。多地高校積極打造“宏志助航計劃”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培訓基地,挖掘校內外資源,開展畢業生從求職到就業的全流程培訓,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求職競爭力。“學校開展的指導活動讓我在制作簡歷和參加面試時游刃有余。”就如這位已被互聯網大廠錄用的“宏志助航優秀學員”說的,教育部實施的“宏志助航計劃”已完成培訓2025屆畢業生10萬人,舉辦“宏志助航”專場招聘活動1124場,提供崗位110余萬個。而且不僅是學生參加培訓,北京地區高校的“宏志助航計劃”師資培訓班也在如火如荼進行中,不斷強化著生涯教育與就業指導的師資力量。
不少高校還聯合地方人社部門打造政校協同育人平臺,在校園設立了就業服務站,將優質崗位與培訓服務精準“送”到學生身邊。“她跟我分享面試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給予我非常大的幫助。”一開始求職不順利的長沙理工大學畢業生,通過學校研發的“學長學姐去哪兒”求職就業咨詢系統向學姐請教,順利與心儀企業簽了約。西南交通大學則實行了“一人一檔”精準管理,打造24小時AI就業指導智能體矩陣,提供AI簡歷、AI面試、AI生涯咨詢師等全天候服務。除了線上服務,各高校的線下服務更是不斷檔,各類專場招聘會、雙選會持續舉辦中,為畢業生就業按下“加速鍵”。
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責任重大、任務緊迫,是教育系統的職責所在,也是情感所系,需要各高校、各地相關部門在這個畢業季里努力跑出加速度,為大學生搭高就業起點、打開夢想之門。
(文丨馬澤宇 編輯丨趙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