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原創聲樂套曲《石門十三品》專題音樂會,在漢中市漢江書院成功舉行。音樂會由漢中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陜西理工大學藝術學院主辦,漢江書院承辦。市直部門、單位和社會團體的負責人130余人現場聆聽了音樂會。
漢中市文聯主席張芳發表致辭,介紹石門文化和聲樂套曲創作的背景。
“石門十三品”是中國書法發展史上的“國之瑰寶”,是流淌在漢中精神血脈里的文化基因。2023年7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參觀漢中市博物館有關歷史文物展陳,了解漢中歷史文化、文物保護情況。他指出,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要發揮好博物館保護、傳承、研究、展示人類文明的重要作用,守護好中華文脈,并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漢中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通過開展“石門十三品”主題書法進校園活動、舉辦中小學生臨摹石門十三品書法展和全國名家書法展等等形式,持續加強石門十三品文化品牌的傳播。
陜西理工大學的教師高渝君、張瓊,用歌聲將石門文化的博大精深傳達給每一位聽眾。
今年5月,“問道石門——陜西漢中石門漢魏書風創作研究展”在中國藝術展覽的最高殿堂——中國美術館成功舉辦,引發熱烈反響。6月20日“石門十三品”登上中央電視臺《中國書法大會》(第二季),著名文化學者蒙曼、叢文俊等對石十三品給予高度評價。石門文化以更鮮活的姿態走進大眾視野,成為漢中文化自信的生動展示。
漢中市實驗中學“童之韻”合唱團的小演員們表演歌曲《山河堰》。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原創聲樂套曲《石門十三品》專題音樂會,由陜西省音樂文學學會會長、著名詞作家潘小春,陜西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常增宏、許濤教授和陜西省歌舞劇院編劇、青年詞作家段路晨等詞曲作者,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石門十三品”為母題,精心創作了《問石門》《石門十三品》《石門銘》《棧道》等十三首歌曲,入選2024年度漢中市重大文化精品項目。
音樂會主創人員與部分聽眾合影。
本場音樂會,是整部作品第一次完整呈現。通過男高音、女中音、童聲合唱等不同的演唱形式,讓千年摩崖與當代審美共鳴,讓冰冷的石刻變為震撼心靈的聲樂語言,不僅是一場視聽盛宴,更是一次講好漢中故事的文化接力,讓聽眾在歌聲中觸摸歷史的脈絡,感受先民的智慧與情感,體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永恒魅力。(文/喻東平 圖/張小波)
責任編輯:任行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xbxxb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