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留壩立體停車庫的施工現場內,機器的嗡鳴與工人的勞作聲交織相匯,施工人員正俯身對每層車位進行水平精準調試,激光校準儀的紅線在地面劃出軌跡。
“現在重點卡控車位水平誤差,必須控制在毫米級,確保每一個車位的尺寸、角度都分毫不差,讓車輛能穩穩‘入位’。”項目負責人鄭磊蹲在車位旁,指著校準數據解釋道。另一側,工人正為外墻鋁板線條造型做最后的打磨,其外觀設計巧妙借鑒了紫柏山門樓的造型,鋁板線條勾勒出古樸大氣的輪廓,既保留了傳統建筑的神韻,又融入現代簡約風格,讓停車庫成為串聯歷史與當下的“文化地標”。
而場外的照明、排水設施也在同步完善,整個車庫已顯露出清晰的輪廓。這座即將在8月中旬正式“上崗”的立體停車庫,正以沖刺姿態迎接投入使用的時刻。
這座立體停車庫坐落于留壩縣城紫柏路中段,總面積約達656.5㎡,屬于Ⅲ類車庫,共規劃7層84個車位。相比傳統平面停車場,立體停車庫用更少的土地實現了停車容量的翻倍,堪稱破解空間瓶頸的“智慧方案”。從目前進度看,車位調試、外觀裝修、場外配套等關鍵環節已進入收尾階段,所有細節都在朝著“安全、精準、便捷”的目標打磨。
“我們不僅要解決‘有位停’,更要實現‘停得好’。”項目負責人鄭磊指著車庫控制系統介紹,停車庫搭載的智慧停車系統將帶來全新體驗:車輛入場時,車牌識別系統自動引導至空余車位,全程約1分鐘;取車時,掃碼操作后機械裝置會3分鐘內將車輛送至出口。“哪怕是新手司機,也能輕松搞定”鄭磊說。
事實上,這座立體停車庫的建設,是留壩縣持續破解停車難題的縮影。近年來,留壩縣用一系列暖心舉措緩解旅游旺季的停車壓力。節假日期間開放機關單位停車場供游客免費停放,在人口集中區域布局充電樁解決新能源車主的“續航焦慮”。而此次立體停車庫的加入,將與既有措施形成“組合拳”,從臨時疏導轉向系統治理,為旅游服務提質升級再添底氣。
隨著8月中旬的臨近,這座凝聚著巧思的立體停車庫即將揭開面紗。它或許不是留壩最亮眼的風景,卻會成為游客與這座縣城“初見”時的第一份便利與舒心,更見證著留壩在旅游發展中,用細節打磨品質、用創新破解難題的決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