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俄烏沖突愈演愈烈,克里姆林宮對局勢的判斷也在不斷調整。
近日,兩位熟悉俄羅斯高層動態(tài)的消息人士向《紐約時報》透露——普京堅信,未來幾個月將成為烏克蘭防線生死攸關的分水嶺。
他毫不懷疑,俄羅斯在戰(zhàn)場上的主動權不斷鞏固,只需靜待時機,總體勝局便指日可待。
普京拒絕讓步,“勝利”近在咫尺?
據知情人士稱,如今的普京,心態(tài)比以往更加篤定。
他認為,俄羅斯已居絕對優(yōu)勢。
除非烏克蘭作出前所未有的大幅妥協,否則他沒有理由談判停火。
另外,雖然不排除特朗普在未來“耐心耗盡”,并可能重新收緊對俄制裁,普京依舊維持強硬立場。
他并不打算通過迎合特朗普來變更自己的核心目標——實現對烏克蘭的全面控制。
俄軍攻勢步步推進,烏防力岌岌可危
從軍事進展來看,普京的樂觀并非無源之水。
借助朝鮮派遣的援軍,俄軍于4月將烏軍逐出庫爾斯克地區(qū),隨即又調動約5萬大軍發(fā)起對蘇梅地帶的攻勢。
在頓涅茨克方向,俄軍成三面包圍康斯坦丁諾夫卡及波克羅夫斯克(紅軍城),一旦這兩地落入俄軍之手,后續(xù)便可直逼德魯日基夫卡、克拉馬托爾斯克等地,烏軍補給線或將難以為繼。
實際上,盧甘斯克在上月實現了被俄方“徹底掌控”——這也是俄烏沖突爆發(fā)以來,俄羅斯首度完全控制的一塊烏克蘭領土。
兵力、軍需物資雙重保障,普京更添底氣
據俄羅斯官方消息,2025年以來已招募21萬余名合同兵,這還不包括常規(guī)部隊擴編。
國家對招兵并無焦慮,薪酬數月未漲亦無影響,而明年動員儲備亦已提前部署。
反觀烏克蘭方面,盡管推行高額獎勵與動員措施,兵員補充速度卻始終無法滿足消耗需求。
與絡繹不絕的人力擴充同步,俄國的軍事工業(yè)生產能力也正顯著提升。
當初嚴重依賴伊朗供應的“沙赫德”無人機,如今已實現在俄大批量自主制造,美國權威智庫評估,今年月產量或將突破3萬架。
同時,來自朝鮮的彈藥支援也極為可觀。
據統計,當前俄軍炮彈中,約六成為朝鮮所供,僅去年就獲得近500萬枚。
彈道導彈供應中,來自朝鮮的比例亦高達三分之一。
此外,2023年,朝鮮曾派遣1萬援軍加入俄方作戰(zhàn),如今烏克蘭情報顯示,朝鮮正籌備再派遣3萬人赴俄協助前線作戰(zhàn)。
外部變量:特朗普與美俄關系的拉扯
值得注意的是,在沖突最關鍵階段,特朗普上臺被視為重大利好。
就在7月初,特朗普和普京通話,通話前美國暫停對烏軍援。
有分析認為,特朗普本意或是借此施壓普京同意停火,然而普京態(tài)度強硬,直接表明不會放棄“特別軍事行動”的既定任務。
對普京“毫不讓步”的表現,特朗普表現出罕見強烈不滿,并迅速恢復軍援。
對此,俄方發(fā)言人僅回應“仍將冷靜觀察并繼續(xù)尋求改善雙邊關系”。
在他看來,即使新一輪制裁來襲,也無礙俄羅斯穩(wěn)步實施自身戰(zhàn)略。
結語:勝負關頭,更考驗各方決心
隨著西線戰(zhàn)事加劇,普京一再強調俄烏同屬“一體”,認為整個烏克蘭應歸于俄國掌控之下。
盡管烏克蘭近期憑借“蛛網行動”予俄空天軍造成一定損失,但大局之下,過去半年仍以俄方推進為主。
最終,烏克蘭防線是否如普京預期般在短期內瓦解,還將取決于西方對俄代價究竟能否持續(xù)推高。
對于擅長理性盤算的普京而言,只要俄方承受壓力未達極限,他就缺乏主動改變策略的動力。
俄烏戰(zhàn)爭的拐點,或許正在步步逼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