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這歲數的人,誰沒在年三十晚上被趙本山的小品逗得前仰后合?
而他一手拉扯起來的“趙家班”,當年更是家喻戶曉,那規矩也立得挺響——當徒弟的,甭管以后多發達,都不準嫌棄、更不能扔了當初一起吃過苦的發妻!
不過有句老話說得好,世事難料。
趙本山的這把規矩,到頭來,不光自己的后院有點說不清的事,甚至連徒弟幾個也沒守住....
尤其是那個曾經紅得發紫、后來因為“家務事”摔了跟頭的宋小寶。
現在年輕人可能很難想象,臺上把人笑岔氣的宋小寶,早年活得是真叫一個苦水里泡大的。
家里窮得叮當響,初二沒念完就被迫去飯館刷盤子了,冬天那個水,扎骨頭地涼,油污還刺手,更別提時不時受點窩囊氣。
為了多掙倆錢,工地搬磚扛水泥的活兒他也搶著干,累得跟散了架似的,一個月也就掙個三四百塊,剛夠填飽肚子。
十九歲那年,他命里遇到個小貴人,一個叫焦小龍的二人轉演員看他實在,人也靈泛,就把他帶進了唱二人轉的行當。
雖說還是東奔西跑掙辛苦錢,但總算有了門手藝,而真正的貴人,還得是趙本山。
2007年,二十六歲的宋小寶在臺上那股子接地氣的勁、那股子自帶的喜感,被臺下看戲的趙本山一眼相中。
趙本山那可是“小品王”,他看上的人,基本就離成名不遠了,這一下子,宋小寶算是鯉魚躍進了“趙家班”的金門坎。
進了本山傳媒,宋小寶那叫一個時來運轉,先在《本山快樂營》里演各種蔫壞的小人物,圈了不少觀眾緣。
更大的造化是2011年春晚,趙本山親自帶著他演《相親》,里頭那句拖著長音、土得掉渣又賊逗樂的“海燕吶,你可長點心吧!”,瞬間就火遍了全中國。
那會走到哪都有人學這句,宋小寶算是徹底紅了。
別看他長得不咋起眼,可人家真有本事,演個苦情電視劇《櫻桃》里的窮老漢,能把人眼淚都看下來,還拿了華鼎獎最佳男演員!
這前前后后七八年,宋小寶完成了人生大逆襲,從洗碗工、扛大包的苦力,一下變成出場費就敢要幾百萬的腕。
這份成功背后,當然少不了他自個兒的本事,但更少不了在他最艱難時,有個女人一直陪著——就是他的發妻霍曉紅。
霍曉紅,也是唱二人轉的,她和宋小寶相識在最沒指望的日子里,用咱老百姓的話說,那叫一個“柴米夫妻”。
倆人搭伴唱戲,一起熬過身無分文的苦日子,互相攙扶著一步步往前走。
按理說,霍曉紅就是宋小寶灰暗歲月里的那點光亮,宋小寶后來自己發達了,心里記著點這份情都來不及。
可現實,它就是比戲文還讓人想不到。
宋小寶火透半邊天之后,沒幾年工夫,就跟霍曉紅把婚離了,這本來就讓老粉絲們心里有點不是滋味,覺著這人情味淡了。
更讓人瞠目的是,他這邊剛離了婚,那邊就風風光光地娶了個新媳婦兒!
這位新人叫王雪,比他足足小了八歲,據說還是他的忠實粉絲,更神的是,結婚沒多久,孩子就呱呱落地了,宋小寶那會成天樂得合不攏嘴。
好事兒傳得快,壞事傳得更快。
他這“火速換妻”的操作,在網上可沒少挨罵,“陳世美”、“白眼狼”這些話都往他身上來了。
很多人私底下都猜,他非離這個婚,大概是因為前頭那個霍曉紅一直沒能生孩子。
而宋小寶爹媽那頭,老輩人嘛,都盼著能抱上大胖孫子。
一邊是老人的念叨、世俗的壓力,一邊是自己成了角兒、名利雙收身份變了,心態難免也“長草”。
在種種因素下,宋小寶最終把陪自己從苦日子里趟過來的霍曉紅給“放”下了。
這種選擇,在外人看來,就是明擺著把“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老理踩在了腳底下。
不少人都替霍曉紅不值:青春沒了,苦也吃了,眼看著好日子要來了,結果自個兒倒成了被撇開的那一個。
想想當年她為了嫁這個窮小子,沒準還跟家里鬧過別扭,就覺得更是心酸。
宋小寶離了婚再娶,孩子也生了,事業看著依舊風光,似乎把“虧妻者百財不入”的老話給破了一回。
可這人吶,很多時候,老天爺給你的福分和考驗,它是有定數的,2015年左右,出事了。
宋小寶正在錄一個挺火的綜藝《歡樂喜劇人》,錄著錄著不行了,自己出來對大家說得了挺厲害的病,必須得回家躺著。
后來有人傳出來,說他得了肝硬化,而且情況不太好,這病可真是“磨人精”。
好在老天爺沒把他徹底收走,折騰了個一兩年,這肝硬化總算控制住了,沒往肝癌那頭發展,算是撿回了一條命。
他休養好了,人也緩過點勁來了,可這演藝圈的風向啊,比天變得還快!
等他再想出來,想重回當年的風光,哪那么容易?
參加這個綜藝,客串那個訪談,忙活半天也沒激起多大水花,他又去拍電影,可還沒等上呢,網上就有不少人嚷嚷,“就他這人品,演的戲不看也罷”、“沒興趣”。
這從天上一下子摔到地上的落差,不少老觀眾看著也嘆氣。
有人說,這或許是命數,也有人說,這跟他當初“虧待發妻”的選擇,未必沒有點關聯。
說起宋小寶這些事,免不了讓人想起他的師父趙本山,還有那個響當當又有點扎心的“不許棄糟糠”的班規。
要知道,在“趙家班”那種特別講究師徒尊卑的地方,師父干啥,徒弟就算不刻意學,也免不了受點影響。
可回頭看看趙本山本人呢?
當年他那第一段婚姻,娶的是個農村姑娘葛淑珍,倆人也有了孩子,還有個兒子是天生聾啞。
后來這段婚姻也沒能白頭到老,倆人散了。
雖然傳出來說趙本山是“凈身出戶”,把家當都給了前妻和孩子,但想啊,把一個殘疾的孩子留給一個沒啥大本事的女人獨自拉扯,不是照樣的難!
所以為啥后來不少人,一聽到趙家班這條規矩,嘴上不說的,心里也會跟著“哦”一聲:哦,原來是只管徒弟不管師父自己啊!
這難免讓人聯想到那句“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老話,雖然這話有點狠,可師徒倆在處理自己家庭問題上踩下的腳印,還真有那么點相似的味道。
如今看趙本山自己,似乎也沒完全躲過生活的捶打。
一手創立的“趙家班”,這些年因為一些徒弟惹出的各種風波,整體招牌算是蒙了塵,遠不如當年那么響亮了。
更讓他這當爹的心焦的,是他后來的女兒,網名叫球球,這姑娘自己就公開說過,抑郁癥跟她耗了快十年,到現在還要靠一把一把的藥片片才能穩住狀態。
看著親生閨女受這份煎熬,趙本山心里的那份焦灼和揪心,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出來幾分。
回頭看看這師徒倆,一個病過一場,名聲事業都打了個大折扣;一個為了兒女操碎了心,“趙家班”的盛況也難再重現。
有人說,這就是命數循環,人做了啥事,后頭總有點什么在等著,好話叫“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白話叫“報應不爽”。
他們在人生路上某些關鍵的路口做的選擇,不管是對是錯,是無奈還是刻意,結出的果子,甜也好,澀也罷,終歸是自己嘗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