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廣填川”實則為“湖廣填川”,明明現在國人的“歷史+地理”水平很低,很多人卻偏偏裝很懂的樣子,甚至連我這樣的歷史民科大拿都敢質疑。
比如,前兩天講的兩江問題,有個同學說兩江就是江蘇和浙江,我說兩江這個詞是“江南+江西”,“江南=江蘇+安徽”,所以,兩江既不是江蘇,也不是浙江,我詳細的分析了一遍,有些人卻又嫌我說的墨跡,我是在寫文章,關于江南省是怎么回事,我得不得講透才行。
在那個問題下,又衍生了湖廣問題,很多同學都表示,湖廣是怎么樣命名的?
如果說兩江能夠追溯到明朝,湖廣則可以追溯到元朝,元朝時期設置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實際上包含了兩湖、兩廣、貴川、海南等地的很大一片區域,到明清時期,兩廣等地相繼脫離湖廣行省,只剩下湖南、湖北,之后都沿用了元朝時期的這個稱謂,所以,明清時期的湖廣都是特指湖南、湖北。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兩湖地區距離四川更近,而兩廣地區則路途遙遠,不符合大規模的人口遷移規律,所以,湖廣填川更靠譜。
近古時期有湖廣填川,近代則有“闖關東”的人口遷移,都是相近地理范疇內的人口遷移,闖關東實則為直隸地區(多為山東、河北)向東北進行的人口遷移活動。
所有的大規模人口遷移,都是因為戰亂和災禍引起的,明末清初的“湖廣填川”也不例外,四川是天府之國,從戰國時期就是肥沃的土地,人口較為稠密,然而從宋朝開始,在面對游牧民族的沖擊戰爭中,人口急劇減少,到元朝末年的時候,農民起義戰爭再次削減了四川人口。
歷史上對四川人口減少影響最大的一次戰爭,則是明末清初時期的農民起義運動,張獻忠在中原地區不敵官軍的圍追堵截,最后逃入四川,建立政權,清朝入關后,中原地區逐漸結束戰爭,但是四川依然是各方勢力爭奪的焦點,曠日持久的戰爭,加上爆發瘟疫,使得四川人口達到有史以來的最低點。
從康熙十年之后,一直到乾隆四十一年為止,歷史上百年的湖廣填川,才使得四川人口逐漸多了起來。
四川人口急劇減少,并非都死于戰亂,很多都是逃出了四川,為此,清朝初期的人口政策是敦促川民回川,可見,四川人口基礎還是以原來的四川人為主,這些人都是以四川話為主,這是很正常的。
唐朝詩人賀知章曾經寫過一首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